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目标引领,注重统筹整合,将公务员注意力和努力方向引导到组织目标上来,推动人人扛指标、个个担责任,激发全市公务员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公务员平时考核内容难以科学衡量的问题,市委组织部着眼“可衡量”,坚持目标引领,科学设计指标,积极探索依据公务员目标任务来构建考核指标体系。“以100分为基准,设置‘1+X+1’考核指标体系来衡量公务员目标任务的实现程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1”是指政治标准和德、能、勤、廉等方面的共性指标;“X”是将公务员的岗位目标转化为重点工作安排以及临时承接的重点工作;最后的“1”是鼓励各单位设置“创新和贡献”等指标。
由于考核内容涉及面广、机关管理制度多样,容易形成繁琐操作问题,市委组织部着眼“可评价”,统筹评价主体、各项管理、办公网络,力求务实管用简便易行。其中,将平时考核与重点工作调度、机关效能建设、专项业务考核、党建考核等进行有机融合,用平时考核来规范推动重点工作调度等,把重点工作等推进情况作为公务员平时考核结果的重要依据。市直机关依托合肥市政府政务平台建立平时考核信息系统,让平时考核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各县(区)积极探索方便快捷的平时考核信息系统。
为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着眼“可运用”,准确把握平时考核结果运用的基本要求和具体途径,加强对公务员个体的研判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培养、激励措施。
同时,我市还将谈心谈话作为平时考核结果运用的重要途径,建立起上下级沟通的桥梁,推进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同一致;在平时考核中重视“创新和贡献事项”等指标,激发干部改革创新动力,营造改革创新氛围。(记者 苏龙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