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五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精彩纷呈 安徽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9-05 21:48:37

9月5日,记者从在北京召开的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以来,安徽已经连续成功举办5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将于9月20日至24日在合肥举办。 

据了解,5年来,世界制造业大会正逐步成为安徽乃至全国标志性、引领性、高能级的开放合作平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盛会。据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孙东海介绍,如今,世界制造业大会影响力越来越大,联动性越来越强,带动力越来越足。此外,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稳步向前的同时,安徽也在不断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5届大会累计集中签约项目3021个

据介绍,前5届大会先后邀请到英国、韩国等作为主宾国,共邀请到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政要及政府官员、500多位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出席,嘉宾客商14000多人次参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组织展览展示,共有2693家国内外企业集中展示制造业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10600余件。

聚焦世界制造业发展前沿领域,举办高端制造、科技创新、跨国合作等专题活动、论坛50余场,全球首发量子科技等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发布《全球制造业创新指数白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报告》等权威成果报告近30份。大会永久会址落户合肥。

目前,安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5年来共有20余个省(区、市)参加了大会各项活动,先后邀请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作为主宾省。在大会期间发起成立中部地区、长三角国际商会联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展区,举办长三角新型显示一体化发展等主题论坛,共建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机制。2022年,大会签约项目中沪苏浙投资项目236个,占比42%。

聚焦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连续举办央企、民企、外企、港澳企、台企、侨企“六百”项目对接活动,前5届大会累计集中签约项目3021个,其中外资企业签约项目1153个,德国大众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蔚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等一批百亿、千亿级重大项目落地。去年大会首次举办联合国及国际公共采购说明会,数十家企业现场注册为联合国采购供应商,让世界更多分享中国制造机遇。

今年前七个月安徽规上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7位

世界制造业大会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制造业盛会,也是推进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世界制造业大会稳步向前的同时,安徽也在不断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冯克金介绍,2018年以来,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居全国第5位。2022年,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今年1-7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居全国第7位。

通过突出集群集聚,安徽产业特色更加鲜明。聚焦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打造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汽车“首位产业”培育工程,全省汽车产量从2018年的82.4万辆提升至2022年的174.7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从15.8万辆提升至52.7万辆、年均增长52.5%;今年以来安徽汽车产业逆势上扬,1-7月全省汽车产量123万辆、居全国第3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2万辆、居全国第4位。光伏产业营收从374亿元提升至1955亿元,居全国第4位,年均增长50%以上,光伏玻璃日融化量占全国57%、逆变器产量占全国1/3以上。集成电路产业营收从140亿元提升至497亿元、年均增速超3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由24.7%提高到41.6%。

目前,安徽正大力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创建智能语音、玻璃新材料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居全国第3位;每年滚动实施工业强基、揭榜挂帅和重点产学研项目300个以上,累计培育“三首”产品1331个,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孔径磁共振医疗成像系统、卷对卷双面同步光刻机等25项产品(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通过大力实施专精特新倍增行动,健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优质企业加速涌现。目前,已安徽已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54户,创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97户、居全国第8位;培育世界500强企业2户、营收超千亿企业5户、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6户,海螺集团入选“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

据介绍,安徽正大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和支持政策,开展“数字领航”、数字化普及、“行业大脑”培育等十大工程,累计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3个、居全国第5位,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4个、居全国第3位,工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62.6%、居全国第4位。

通过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2022年全省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和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5.3%、14.3%。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绿色工厂评价,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5家、绿色园区17个,分别居全国第6位、第2位,2018年至2022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7.6%,降幅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大力实施“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23条”等政策,2018年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4800多亿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