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芯片国产化提速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9-20 07:53:30

目前,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有150纳米、110纳米及90纳米电源管理芯片技术工艺,汽车电源芯片已导入客户产品验证中。

伴随汽车奔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市场对汽车芯片需求持续提升。我省围绕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系列政策组合拳,着力解决“芯慌”痛点,打通集成电路和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的堵点卡点,切实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作为一家专注于半导体晶圆生产代工服务的企业,晶合集成始终聚焦“芯屏汽合”战新产业规划,为了解决汽车“缺芯”问题,加速国产汽车芯片自主化,晶合成立车载专案小组,涵盖品质、研发、市场和制造,拥有一套完整且严格的体系推进流程。

去年4月,在车规芯片领域,晶合集成已完成110纳米、90纳米显示驱动芯片的AEC-Q100认证,同时110纳米车载中控台显示驱动芯片、90纳米车载监控图像传感器芯片均已量产,90纳米车载操作区AMOLED旋钮进入流片阶段。今年5月,110纳米显示驱动芯片(DDIC)代工产品成功进入汽车电子领域。6月,55纳米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TDDI)实现大规模量产。

前不久,在合肥举办的首届车芯屏生态融合发展论坛上,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国智说:“汽车芯片国产化需要发挥终端力量,以下游引领上游,以汽车带动芯片,用市场化手段拉动建立汽车芯片产业创新生态。晶合集成已在显示驱动芯片等五大产品线规划车用平台,具备完善的车规芯片生产条件。”

当前,汽车制造已经成为安徽的“强项”。蔡国智介绍,晶合集成将与多家本地车企建立合作,围绕车规显示驱动、车规图像传感器、车规微控制器、车规电源管理芯片等,开展技术平台开发,依据合作伙伴所需,积极扩充产能。

(记者 鹿嘉惠)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