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舒新文:追寻黑夜里的微光,传播物理学的光芒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3-09-24 15:05:59

舒新文是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十年如一日,坚守教书育人和科研第一线,立志做一名“四有”好老师。


舒新文先后获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青年皖江学者、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研究生导师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从教八年,他坚持“以身立教、教人求真”的理念,提倡“问题驱动+学以致用”式教学,着眼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他创设科研团队的教学模式,用科研成果和方法反哺人才培养,身教力行影响和培养学生。

深挖乐趣,带领学生于快乐中学习物理

物理,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门艰深、复杂、难以学习理解的学科。如何将物理课堂变得“平易近人”,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物理知识?舒新文教授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物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难度大、教学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提起学习兴趣。针对这些问题,舒新文改变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倡导“学以致用”,将课程内容与人工智能、物理实验和卫星观测的数据处理等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究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概率论问题,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热”了起来。

此外,他还将国内外时事热点、前沿科技等元素融入课堂,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潜能。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他融入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专题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8年里,他承担过《大学物理》《普通物理续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等4门本科生专业课程以及《实测天体物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累计超过1000人选学。

2021级物理学拔尖人才班胡长春同学大一学习状态不好,班级排名倒数,挂科较多,即将面临留级。通过概率论课程的学习,他感受到了课堂乐趣,学习变得主动起来,经常追问老师问题,期中考试超过了90分。在期终对课程评价的评价中,他写道:“谢谢老师让我看到数学和物理并非完全枯燥”。

对于舒新文来说,他经常一张桌子一沓纸,心无旁骛解难题。潜心研究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他忙起来经常好几天不着家。要是出差,几个月回不来的情况也是有的。”他的妻子王竹平说。工作之外,家庭是舒新文坚实的后盾。妻子王竹平承担起家庭所有家务和照顾老人、孩子的责任,从无怨言。这个家庭也被评为了“中国最美家庭”。

身体力行,科研工作是坚持一生的追寻

“理解神秘的黑洞,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9月5日下午,舒新文在安师大一间教室里,进行着一场关于黑洞研究的学术研讨。

出了教室,舒新文还是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学术骨干,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五项,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舒新文致力于天体物理研究,发现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第二例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罕见天文现象,该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通讯》,欧洲空间局XMM-牛顿卫星官方网站在其“新闻和亮点”专栏发布了专题评论,称“中国学者团队发现了新的双黑洞证据……”受到国内数百家媒体关注和报道,新华社等客户端网络点击量超过4700万次。

科研的道路并非坦途。2016年,舒新文两次独自赴美国莫纳克亚天文台进行天文观测。莫纳克亚天文台位于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的高山上,海拔超过4000米,空气中氧气含量稀薄,仅为正常含量的二分之一。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连续5天工作,不畏在缺氧状态下高强度作业的困难,每天在凌晨2:00后坚持调试望远镜和观测设备,采集关键科学数据,为后来作为中方协调人组织和实施JCMT望远镜大型巡天计划AWESOME国际合作项目提供了重要的观测数据积累和技术支撑。

在个人的研究之外,舒新文也注重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组建了安徽师范大学时域天体物理研究团队,协助学院从瑞士日内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引进7名优秀人才。近5年来,该团队承担国家基金项目8项(含1项国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中心FAST(“中国天眼”)重大成果培育项目1项。近期,团队还争取到了国际一流望远镜的观测时间。

“埋头耕耘,不问收获;但只要耕耘,必有收获。此生我将执着追寻黑夜里那闪烁的点点微光,并为之不懈奋斗。”舒新文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实习生 尹林乐欣)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