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10分钟不能出教室?拖堂+提前上课,课间10分钟消失了?课间10分钟话题近期引发持续关注。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探访中发现,由于场地、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在课间10分钟充分放松,对学校的精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30分钟大课间集体活动的前提下,不少学校围绕课间10分钟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希望让学生在此期间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主打一个放松
11月9日10时10分,合肥市翡翠学校第二节课下课,课间10分钟开始。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教室楼层低的同学跑下楼嬉戏,楼层高的同学则多在走廊活动。
对于有些大校额学校在课间10分钟限制学生行动的做法,合肥市翡翠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丁文进:“学生多,课间冲撞、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出于安全考虑,老师限制学生行动,也是无奈之举,能理解,但这不科学。”“本校的课间10分钟给学生们放松,运动主要集中在每天的阳光体育大课堂和体育课。”丁文进介绍,由于时间短、场地有限,所以课间10分钟不会特别组织学生活动,但也不限制他们,“时间完全给他们,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室外游戏、室内聊天、隔壁班串门都行。”
紧邻董铺水库,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大杨分校6个年级共23个班,1115名学生。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志芳认为,课间10分钟“圈养”不是普遍现象。“课间把孩子们‘拘起来’,违背孩子的天性,也是给老师自己‘找麻烦’。”她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课间10分钟得到放松,下一节课才会更专注。
王志芳介绍,学校面积不大条件有限,厕所在校园一角,学生上厕所必须要下楼,所以课间10分钟大部分孩子是在户外活动。她还观察到,不同年龄的孩子玩的方式不一样。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刨土、玩游戏、捉蚂蚱。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劳动基地,经常有孩子课间去给植物浇水。
有一个数据让王志芳感到骄傲,在合肥市组织的视力监测中,学校的近视率一直维持在低位,“跟课间孩子们充分的户外活动是有关系的。”
一起玩个游戏
在合肥市行知小学教育集团恒通校区,11月9日上午,第一节课下课的音乐声响起,教学楼前的空地很快“沸腾”起来,到处是跑跑跳跳的孩子。二(10)班教室在一楼,孩子们一下课就冲出教室。跳绳、石头剪刀布、踢毽子、篮球投篮……班主任梁娟老师一直在旁边。“课间玩什么孩子们可以自己选择。有的孩子好静,也可以在教室玩棋类游戏。”
“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现在的孩子很多‘不会玩’。”行知小学恒通校区德育处刘乐强老师发现,孩子们自己摸索出来的游戏,有的规则设置简单、不合理,有的玩起来就是疯跑,学校人员密集,很容易发生冲撞。为了引导孩子课间安全地玩、开心地玩,学校组织了课间游戏征集活动,动员孩子、家长和老师们一起,设计自己喜欢的游戏,通过视频的方式投稿。“一共回收了50多份视频,选出了最受欢迎、便于开展的几项在全校推广。”考虑到学校场地有限,投稿的游戏中,不少是在教室、楼道也能玩的。三(5)班的同学们课间10分钟在教室和楼道玩“鲜花蹲”、照镜子等游戏,都是班主任费冬梅设计的。
合肥市逍遥津小学近日也开展了“你好!10分钟”课间游戏设计、展示、评比活动。学校大队部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群体发布游戏征集令,搜集有关课间游戏的好点子、好创意,引导学生从安全性和趣味性两方面设计游戏。在前期征集到的游戏创意基础上,老师们将游戏创意进行了筛选和分类,然后选择班级试点。
逍遥津小学校长吴晓静介绍,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学校还将以体育课、社团课等课程为依托,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游戏设计思维,利用班会课在全校范围内推广“游戏试玩”,在试玩的过程中征求改进意见和进阶玩法,最终组织老师和学生共同评出“游戏金点子王”和班级“最佳组织奖”。
运动放在大课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我省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课间是省城很多学校学生集体户外活动的主要时间段。在大课间的时间安排和组织上,不同学校也有自己的设计。
上午9时,正是合肥市翡翠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时间,铃声响起,各班级组织学生有序走出教室,来到划好的场地,开始跑操,由于学生人数多、校园场地有限,同学们只能“回形针”式跑动。“包括跑操、广播体操、个性游戏和放松。”该校分管体育教学的副校长陈龙介绍,大课间在老师组织下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身体不舒服的,也下楼歇着,晒晒太阳。”
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大杨分校的大课间活动早上8点就开始了。“我们学校很多家长上班早,应家长要求,学校7点20分就开门了。学生陆续到校后,首先是半个小时的大课间活动,释放身心,再开始第一节课的学习。”
校长王志芳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大课间除了集体做两套早操外,各年级分别开展不同的项目。一二年级跑步、老师带着做游戏,三四年级跳绳,五六年级练习军体操。棒垒球是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大课间时间,不少班级都会练习棒垒球。
合肥市行知小学教育集团恒通校区的大课间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我们还有自己创编的一套黄梅戏广播体操。”刘乐强老师介绍,黄梅戏广播体操把黄梅戏的动作和韵味融入到体操里,同学们很喜欢。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刘媛媛 常诚/文 杨雪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