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顶鹤又来安徽了!11月19日,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周立志教授课题组、安徽省湿地生态调查队成员在对皖境内石臼湖进行专项物种调查时,再次调查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继2020年12月丹顶鹤时隔近30年重现安徽后,安徽湿地已经连续四年记录到丹顶鹤现身。
丹顶鹤
珍贵国宝连续四年亮相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物种名录易危(VU)物种,是典型的涉禽。丹顶鹤在中国历史上被公认为一等的文禽,一度被赋予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历代名家笔下的“仙鹤”,就是丹顶鹤的模样。丹顶鹤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地下营养体和水生动物为食,其全球数量极少,仅约2000余只。
安徽沿江湿地曾是丹顶鹤的越冬地,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再也没有官方证实的丹顶鹤记录。2020年12月,鸟类爱好者史健在石臼湖观测并拍摄到了丹顶鹤,这也是阔别近30年后,丹顶鹤首次被记录到在安徽现身。此后,2021年、2022年,丹顶鹤连续亮相安徽湿地。
安徽大学水鸟与湿地生态学周立志教授课题组博士生韩金迪介绍,11月19日共记录到4只丹顶鹤个体,其中2只成年个体和2只亚成体。这也是安徽湿地连续4年记录到丹顶鹤的出现。
很可能还是那“一家子”
丹顶鹤自古被认为是幸福、忠贞的象征。韩金迪介绍,近年来在安徽记录到的丹顶鹤,除2022年越冬季记录到3只外(2只成体1只亚成体),其余三年均记录到4只(2只成体2只亚成体)。水鸟十分“念旧”,越冬地相对固定,调查队员们推测,此次出现的4只丹顶鹤中的2只成年个体很有可能还是前几年记录到的个体。
据韩金迪介绍,鹤类在越冬地多是以家庭为单位活动的,以不同家庭的大小集群,迁飞时召集在一起,分批行动。“鹤宝宝”跟随亲鸟学习生存技能,成年开始繁殖活动后就会离开亲鸟独自活动,一般很少出现“多代同堂”的情况。今年发现的4只丹顶鹤中有2只幼鸟,有可能之前那只亚成体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去了其他的地方越冬。
丹顶鹤一般集群迁徙,这个丹顶鹤“小家庭”为何年年单独出现在石臼湖?安徽大学水鸟与湿地生态学周立志教授课题组博士生魏振华分析,石臼湖历史上曾是丹顶鹤的传统越冬地,后来由于湿地退化、人为干扰等原因,丹顶鹤在长江中下游“消失了”。本世纪初,丹顶鹤最南方的越冬地在江苏盐城。他推测,近年来丹顶鹤种群得到恢复,种群数量上升,在盐城地区栖息的丹顶鹤竞争加剧,很可能向周围扩散。这个丹顶鹤小家庭很可能随集群迁徙到盐城后,转移到了石臼湖。“发现石臼湖环境好,‘伙食’也不错,所以年年都来。”
黑脸琵鹭
其他“国宝级濒危鸟类”频现
安徽长江中下游洪泛平原湿地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眼下正值候鸟迁徙季,正迎来各路“贵宾”。
韩金迪介绍,这次与丹顶鹤同时记录到的还有黑脸琵鹭、小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濒危物种频现,尤其是连续4年记录到丹顶鹤的出现,反映出我省湿地生态修护和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我省湿地质量正在逐年提高。
目前,由安徽大学周立志教授带领的2023-2024年越冬水鸟物种专项调查正在进行中。针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调查不仅可以摸清我省受保护物种的数量和分布现状,也可以反映出我省湿地保护状况。监测其种群数量和分布以及栖息地状况和受胁因素对于我国履行《湿地公约》义务和我省持续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等湿地和水鸟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年初结束的2022-2023年全省冬季水鸟同步调查中,共记录越冬水鸟70种,总数达68万余只,创历史新高,其中有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鹤鹳类更是增加明显。
(通讯员 钟云东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文 韩金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