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对拟同意5所高校更名予以公示。消息一出,即成热议话题。
此次公示的5所学校中,有4所“学院”更名为“大学”。一字之变,意味着学校有了更高的办学起点和发展追求,办学规模、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科研属性等都会“更进一步”。
这是一份“成绩单”,国家对高校更名有着严格标准,更名成功意味着学校办学水平得到认可和肯定;这也是一段“新征程”,更名有利于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促进招生,吸纳人才,怀着更高追求,奔赴未来。
近年来,国内更名为“大学”的高校,纷纷驶上发展快车道,让人对新晋“大学”充满期待。一些高校以城市冠名,对于高校所在城市的发展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拥有以自己城市“冠名”的大学,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能级提升的需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重视本土大学建设,除了补齐教育的短板,更重要的还在于支撑自身的产业转型。随着城市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于招揽外地人才,重视本土大学的建设,无疑是拥有持续人才支撑的更便捷、更有效途径。
大学更名备受关注的背后,是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大学的本质是传递知识、培养人才。在热度之下,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新晋“大学”的必答题。(作者 袁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