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歌声舞蹈唤起希望和新生 记者走进淝河监狱“红丝带艺术团”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12-01 11:14:46

“没想到在监狱内我还能发挥京剧和国画的特长,让我重返舞台,找到了积极改造的动力和活下去的希望。”在提到“红丝带艺术团”对自己影响时,安徽省淝河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的服刑人员杨某某这样说道。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走进安徽省淝河监狱艾滋病专管监区,一个由艾滋病罪犯组成的“红丝带艺术团”正在用歌声和舞蹈,唤起希望和新生。

杨某某今年31岁,四川雅安人,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去年5月被投送至安徽省淝河监狱服刑。“因为自己身患艾滋,又因为犯法被关押进监狱,刚来时情绪非常低落,看不到任何希望,所以改造也很消极,不愿意与任何人交流。”杨某某称,自己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对他抱有很大希望,因为他自小就表现出对京剧和国画的热爱,父母便克服困难供其学习京剧和国画,让他得以师从名门。然而,杨某某却因为一次交友不慎,感染上了艾滋病。

也因为患病,杨某某变得消极自卑,最终靠毒品麻痹自己,走上了犯罪道路,也放弃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我一直觉得对父母有很大的愧疚。”

入监后,杨某某多次拒绝服药,也不愿意与人交流,面对杨某某的消极情绪,淝河监狱的管教民警了解到他曾经的经历和兴趣爱好,决定通过文化改造帮助他重拾生活的希望,监区民警多次找到杨某某,希望他加入“红丝带艺术团”,经过劝说杨某某开始重拾曾经的梦想,经过一次次的排练和演出,杨某某逐渐融入艺术团的生活,“刚开始我没有当成一回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很快地融入了其中,紧锣密鼓的排练让我感觉回到了当初学习的时候,那种对舞台的渴望慢慢地又在我心里萌发,对未来又增添了一份希望。”杨某某在“艺术团”内展现出了自我价值、找回失去的自信。

“真的没想到在监狱服刑我还可以再次穿上戏服,更没想到我还能重返舞台。”杨某某称,他现在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今后将积极改造,争取早日能出去与家人团聚,来弥补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

据了解,淝河监狱“红丝带艺术团”成立于2017年,是一个兴趣小组,自成立以来,“红丝带艺术团”根据罪犯自身犯罪经历,创作并自演自导了监狱题材集体舞蹈《重生》、《蜕变》、《追梦》三部曲,后又编排《弟子规》、《红旗颂》、《天之大》等作品,累计参与各类演出30余场次,尤其是每年的“12·1世界艾滋病日”、“母亲节”等监狱主题开放日文艺汇演,艺术团都会根据不同主题排演新节目,营造积极的改造氛围,并向进监探视亲属们展示罪犯改造风貌和悔过之心,帮助更多服刑人员唤醒感恩意识,丰富了监狱服刑改造生活。

(刘淳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