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数西算”国家项目的正式启动,安徽作为智算中心建设点之一,建设进展一直备受关注。12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安徽省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于近日印发,明确支持有条件的市多路线及多模式建设公共智算中心、开展智能算力国产软硬件协同攻坚和应用等多种举措,争取2025年全省新建成智能算力超12000P。
安徽力争新建成智能算力超12000P
借助人工智能,人类可以解放双手,写明需求就能一键生成文稿,依托“大模型”就能代写代码……而AI能够如此“聪明”,是因为它有海量的算力支撑。
算力大小决定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与创新的速度,可以说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技术底座”。作为创新大省,安徽在方案中明确,到2025年,建成运营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有力保障大模型技术攻关、参数优化、赋能产业需要,全省力争新建成智能算力超12000P ,实现安徽“算力一网化、统筹一体化、调度一站式”。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安徽确定了九大重点任务:优化智能算力区域布局、高质量建设芜湖智算集群、支持建设公共智算中心、保障大模型智能算力需要强、化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开展智能算力国产软硬件协同攻尖及应用、构建新型智算网络体系、搭建智能算力调度平台和保障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安全可靠。
方案中提到,2023—2025年,安徽将支持有条件的市多路线、多模式建设公共智算中心;支持公共智算中心拓展国产芯片应用、推广国产算法框架、建设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创新数据应用模式、赋能算力产业发展;集中力量建设智能算力底座,支持企业采用自建、租用等方式保障大模型智能算力需要;探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鼓励使用高效 IT技术、高效环保制冷系统等。
同时,安徽将优化网络架构,逐步建成全省一跳直达的智算中心直连网络,加快全光交叉、网络切片等技术应用。在搭建智能算力调度平台方面,安徽将构建政府统筹和市场化结合的运营机制,最大限度精准对接算力供需两端。
算力底座建设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因此 ,方案明确,将引导多元投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政策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智能算力建设、运营、使用成本,支持重点算力项目积极申报国家有关专项。
全省已建成并运营数据中心超100个
近年来,安徽省在算力建设上成果显著,现已经建成并运营的数据中心超过100个,总机架超过10万个,已经建成人工智能运营平台10余个,涵盖图像、自然语言等多个方向。
此前,腾讯(合肥)智慧产业总部基地在合肥正式揭牌,将重点建设研发平台集群、腾讯云启(合肥)产业生态基地,腾讯智慧产业长三角(合肥)智算中心。
目前,安徽省已形成以合肥、芜湖、宿州等安徽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智算中心全称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主要是为人工智能(AI)应用提供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和算法服务,由AI芯片和算力机组等设备组成,与云计算、超计算中心有一定区别。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延伸阅读】
算力“P”是指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性能。在计算机领域,算力P越高,计算机处理任务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通常来说,可以把算力P比作是计算机的“大脑”。1P算力能有多强?1P相当于高性能电脑每秒运算能力为一千万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