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 合肥高新区蜀麓社区服务中心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3-12-11 11:38:44

记者12月11日从合肥市民政部门获悉,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了2023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合肥高新区蜀麓社区服务中心上榜,这也是高新区首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

以科技支撑智慧养老,以专业化服务助力创建宜居颐养新社区,蜀麓社区服务中心在智慧健康养老上形成了“老有所‘蜀’ 一‘麓’相伴”的创新模式,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会组织服务助力社区养老

冬日来临,合肥降雨降温,不少老人吃饭成了难心事。蜀麓社区服务中心江河社居委联合乐年乐馨养老志愿者开展了“爱心助餐 情暖社区”的爱心活动,积极发挥专业社工的力量,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爱心餐。社工为老人组建了爱心助餐群,每天在群里发第二天的菜单,老人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第二天中午午餐,则由辖区养老机构配送至老年活动中心,也可以给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配餐服务。

引进社会组织开展便民服务,不仅方便了老人生活就餐,也为空巢老人提供了一个增进了解、加强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蜀麓社区服务中心共计约2万户居民,常住人口28530人,现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3560人。其中60周岁以上长者3045人,占常住人口的10.67%,80岁以上长者419人,空巢长者166人,失能半失能长者91人。

高龄、失能失智、独居和空巢长者数量逐年增加,老人在养老、医疗、照护、福利等方面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据介绍,蜀麓中心深度挖掘党员志愿者、居民骨干、草根带头人的作用,加强自治共治,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多方参与自治共治的新模式。

在养老服务上,蜀麓中心党委牵头,合肥乐年乐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通过项目运作,同时整合社区、家庭、高校、企业、医疗以及社会组织的资源,倡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当中,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挖掘党员志愿者和热心人士,协助项目具体活动的开展,通过社区微创投,孵化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其专业服务理念与技巧。

       

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

当前,智慧养老成为养老发展新热潮。蜀麓社区服务中心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动养老服务迭代更新,不断加大养老市场化探索力度,在满足普通老人养老生活需求的同时,为不同群体的特殊老人提供更精准的需求服务对接。

在“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中,蜀麓社区服务中心以“嵌入式”养老机构——蜀麓乐馨养老机构为基地,打造以智能养老设备为基础的智慧养老O2O服务平台。通过可智能设备的C端连接长者,可为居家长者提供定位跟踪、紧急呼叫、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等。另一端连接政府组织社区服务人员、长者亲属、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而智慧养老O2O服务平台整合了线下的医疗健康机构、文化娱乐机构、生活服务机构等,为社区居家长者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周边配套服务。

服务人员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就能从电脑中获取每个长者的数据,不必再翻阅一大堆纸质材料;管理人员只要动动鼠标或者打开手机app,就能时刻掌握院内动态,如实时入住情况、数据报表等,提高了整个养老服务的工作效率。老人从入院接待到出院结算,从日常服务到专业护理都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提供统一化、标准化的服务。

同时,信息平台将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设备和数据库、网络传输一体化,蜀麓乐馨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可以在计算机终端随时查看老人的身体状况,子女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查看自己父母的生活状态,智能设备随时收集老人的生活信息,数据库则进行存储,网络将进行数据传输。通过信息平台,将物联网从机构和居家向社会扩展,将物联网养老一步一步融入当今的养老服务中来。

在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方面,通过老人需求数据分析,积极链接辖区内各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如专业养老机构、医院、社区老年群体法律咨询等,形成全面的服务能力对接优势。同时,以文化养老为纽带,提升辖区内老人养老生活的幸福指数,将文化与养老结合起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激发养老活力,打造蜀麓中心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为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制,构建“老有所‘蜀’ 一‘麓’相伴”养老服务品牌。(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胡雪军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