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灿烂中,开启了新一周的生活,这也是2023年最后一个星期。随着大面积升温,安徽不仅解除了低温蓝色预警信号,未来几天气温都以逐渐回升为主。自10月30日安徽正式入冬以来,安徽的天气可谓是“上蹿下跳”。入冬后,全省最高气温普遍超过28℃,其中石台达到31.5℃。12月22日,全省最低气温平均-9.5℃,为历史12月第5低。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检测,受厄尔尼诺影响,叠加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今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都说今年是最暖年,那么今年安徽的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呢?
安徽入冬以来气温“上蹿下跳”
相比于常年,安徽入冬时间为11月18日,淮河以北地区入冬日期普遍早于沿淮淮河以南地区。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省入冬时间整体延迟。2015年以来,除2017年外我省入冬时间均较往年延迟,长的延迟8天,短的延迟3天。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2023年,安徽正式入冬时间为10月30日,刚刚入冬第一天,气温就直接来了个下马威,热得一塌糊涂。10月31日中午到午后,安徽省有多个站点上榜全国气温排行榜。来自安徽省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10月30-31日,全省最高气温普遍超过28℃,亳州、涡阳、利辛、凤阳、霍山、石台、南陵和泾县超过30℃,最高石台31.5℃;全省30个市县最高气温位列历史10月下旬前三高。其中,亳州(30℃)突破10月下旬纪录。
12月下旬以来,气温又呈“断崖式”下跌,合肥凭借-11.7℃刷新了2000年以来最低气温。安徽连续低温(日平均气温≤0℃)日数全省平均4天,为历史12月第10位(最长1984年10.6天),其中沿淮淮北、江淮之间西部5~7天。全省平均低温指数为历史12月第10位(1984年、1991年、1966年位居前三)。12月16日,安徽发布首个低温蓝色预警。不过,随着大面积气温的不断回升,安徽终于告别连日来的低温状态,预计30日前,安徽气温呈逐步回升状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达10℃左右,低温预警也已解除。
预计28日至30日最高气温:沿淮淮北9~11℃,江淮之间11~13℃,沿江江南13~16℃。受冷空气影响,31日全省平均气温将下降3~5℃,局部超过6℃。冷空气过后2024年1月1日早晨最低气温:江北-4~-2℃,沿江江南-3~-1℃。但早晚还是寒意十足,防寒保暖工作不能掉以轻心。
冷暖大逆转 安徽是否迎来“最暖年”
今年的冬天,安徽人不仅感受到如沐春风的阳光,更感受到了寒冷的刺骨。数据显示,12月22日上午创新低的省会级城市国家站低温包括:合肥-11.7 南京-9.0 武汉-7.4 杭州-5.4 上海徐家汇-5.1 长沙-4.4 南昌-3.5 广州3.3 福州3.5 澳门6.4 香港8.6 台北9.6 海口11.2 ,湖南江西浙江都在零度及以下,安徽黄山-17.3度为南方国家站最低。
受厄尔尼诺及全球变暖影响,我国已经历了最暖秋季。国家气候中心日前发布的监测显示,2023年秋季(9月至11月),全国平均气温11.3℃,比常年同期偏高1.1℃,为1961年以来最暖秋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至2℃。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1991-2020年合肥市冬季平均气温为4.7℃,2014-2023年为4.8℃,从数据上看,合肥变暖的趋势比较明显。世界气象组织预计,随着2023年5月以来逐月最暖纪录的出现,2023年极有可能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气象专家分析,厄尔尼诺的出现,必然会造成区域或全球的气候异常。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异常的天气气候事件强度加强、持续时间更长、影响更为明显。上一次超强厄尔尼诺发生在2014年秋季到2016年春季,其间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创造了全球1850年以来的历史最暖纪录。
那么厄尔尼诺一定会导致暖冬吗?气象专家表示,厄尔尼诺只是导致冬季气温偏暖的一个气候因素,冬季风的强弱是导致我国冬季冷暖的直接原因。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东亚极锋锋区位置往往较常年偏北,冷空气活动也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强,因此出现气温偏暖的几率增大,但最终决定冬季冷暖的是气候系统的综合作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