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策划】二零二四小心愿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1-08 10:01:24

新年不要急

◎南窗纸冷

2023年的最后一天,带小孩去了个小小的水族馆。他被水族箱里飘飘欲仙的水母们美到了,强烈要求养水母。一听到要养什么,我的脑海立刻警铃大作。小孩们总是不切实际地想拥有各种可爱宠物,完全意识不到背后所需要承担的巨量劳动。我家此刻拥有五只鹦鹉,家里每天都飘满了鹦鹉啄食飞溅出来的麸皮以及各种颜色的羽毛。此外我还养猫,一度还养过鱼、养过虾、养过仓鼠;可以说,在动物养殖这件事上,海陆空三界我都算颇有心得了。

新年第一件事,养水母。

水母缸和水母都是从淘宝买的,毫无疑问,装配和开缸这种事都得我来做。小孩只是不负责任地看了一眼,说了声“妈妈加油哦”就去看动画片了。我研究了半天水泵怎么装、灯光怎么装,怎么配盐水,怎么把水母捞进缸里而不会伤到它们……得益于我养鱼的经验,这倒不太难,但说实话水母实在是我见过最脆的东西了,透明的,小小的一只只,不仔细看,甚至都看不见。

开缸12小时后喂水母。我仔细看了下喂养指南,如受重击——

指南写着,水母要吃丰年虾,丰年虾要活的,刚孵化出来的。卖家非常好心地送了我一包丰年虾卵和一个视频,教我如何孵化丰年虾——吃什么活虾!我都没可能每天吃上活虾好吗?

我气急败坏。当然这种事情小孩也是不会负责的,我和他讲,他假装没听见。

我每天都想偷偷把他的鹦鹉放走两只。五只鹦鹉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它们太聒噪了,并且因为没事做成天打架。小蓝打小绿,小绿打小白,小白打小黄,打得不可开交遍地飞羽。在周末“鹦鹉放风日”,五只鸟快乐地在家乱飞,而我总是能在夜晚收获遍地鸟屎。

2024年,我衷心希望少养点宠物。不管什么,我都不想再扩大养殖规模了。

2024年的开始我就得了流感,也许不是流感,而是支原体之类的呼吸道疾病,不过难以辨别,对我来说也没区别。我每天早上醒来,都要努力地一节节把自己撑起来,带着酸痛的肌肉和昏沉的脑袋去上班。这样的开年未免有点不太美妙,我没啥食欲,但强迫自己每天都吃三餐;戴着口罩尽量少说话,把有限的能量用在处理工作上。就这样,也快要拖到新年的第一个周末,流感也快好了。

从前遇到生病,总未免有点怨天尤人。这么忙,又是新年,怎么就恰好生病了呢?如今我不太考虑这样的问题了。中年人,小毛小病都是难免的。生病了就慢一点,遇到什么事也不要着急。

小孩五六岁的时候,有天我带他出门,因为临出门前耽搁了一会儿,要迟到了,我有点心急,抱怨了几句。这时小孩忽然仰着脑袋对我说,妈妈,你不要急呀,慢—慢—来。

今年忽然又想起了这句话。小孩没说错,不要急,慢慢来。

保持好奇心

◎风举荷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拍完《繁花》后辛芷蕾感叹,从不知道自己这么美。有人分析,为什么王家卫能拍出不同女性的美——因为他只用单机位拍摄。

在影视日益产业化的今天,大部分导演都会安排三四五六个机位,演员一条过后,可以从不同角度剪辑出最好效果。

但王家卫偏不,坚持单机位拍摄,就要求布景、灯光、收音,演员的状态,在那一瞬间必须全部是“对的”。这样只下“笨功夫”,只做“慢活”的导演,无疑固执又苛刻,但正因为他的这份偏执,才让作品呈现出一气周流的美。

“一气周流”是个中医理论,清代大医黄元御认为,人体内有一股无形之气,一直不停周转,只有气血通畅,身心才能达到平衡。这大概就是为何中国人评判过的好不好,通常会问一句,“气顺不顺”?

刚刚过去的2023年,你的气还顺吗?

《黄帝内经》里说:地给人的能量是食物,天给人的能量是气。呼吸,是与天地通达的过程。或者说,呼吸在帮我们与这个世界建立一道隐形的桥梁。瑜伽、冥想、八段锦,几乎所有的养生法都异常注重呼吸。而开始专注于一呼一吸间,万马奔腾的心就能慢慢回到原处,万物有灵的能量仿佛也会将人照拂。

很多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其实都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虽然每个人呱呱坠地那瞬已学会呼吸,但成年后仍需不断练习呼吸,才能达到心流状态。

从“会了”到“做好”,中间还隔着万水千山。

前几日和小儿在家背《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突发感慨,“你母后当过那么多种班干部,现今觉得最有益处的,就是劳动委员。人最大的风水是干净整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能力,你得和我一起干家务!”

关于好日子的想象,我喜欢晚明时名士李日华的描述:“洁一室,横榻陈几其中,炉香茗瓯,萧然不杂他物。但独坐凝香,自然有清灵之气来集我身。清灵之气集,则世界恶浊之气,亦从此中渐渐消去。”

一间清洁整齐的房间,有香炉清茶,能呼吸静坐,不忘每日三省吾身,“清和其心,调畅其气”。清洁,是仅次于圣洁的美好品质。心气清洁,大约是个保持生命力的好法子。

2023年,很多人都说过得辛苦——有人辛苦在措手不及,有人辛苦在不太适应。前几天看到一句很有智慧的话,“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过不完的坎”。永远没有准备好的生活,确实是勇敢的人更早享受世界。

接下来的2024年,又有什么新年心愿呢?

40+后,对自我有了客观认知,妄念少了,迷惑确实也在变少,心愿也变得很小。

作为独生子女,祈愿长辈身体健康,即使生病也请一个一个来,不要扎堆住院,真伺候不过来。

作为10后监护人,提醒自己少唠叨,婴儿期的他是牛喂大的,少年期的他是网课教育出来的,电子时代,世界扁平,大家有幸做人生伙伴共同成长,妈味太浓,又称老人味。

作为个体,对自己最大的期待,首先是保持体力,这是一切梦想的基础;其次是保持好奇心,才有迭代的内驱力;再次是保持柔软,像呼吸一样柔软而持续,才能调畅其气,与这个世界自在交流。

可有雪花寄一朵

◎谭娜

翻过新年, 内心却藏着一团火,那欢喜的火苗铆足了劲儿往外溢,似是在奔赴一场雪的邀约。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于雪自然是不陌生的。后来去了深圳,与舍友们聊天,谈及雪时,我被她们好奇与羡慕的眼光簇拥着,在她们的追问里,雪的样子,雪的味道,雪的一切,都仿佛拥有着神秘的魅力。

原来,那些我已熟视无睹的雪,却是很多人从未见过的神秘。也许正是因为伴着雪走过了成长的岁月,所以当空间拉开了距离,才发现曾在身畔飘飞了那么多年的雪,没有一朵落进心里。而此刻,从未有过的对雪的期待,却在时空的彼岸开始萌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境,喜好总是会有所变化,这大概就是成长的意义。

说不清是何时喜欢上雪的, 只是一进入深冬就开始在心里盼望着一场雪,白茫茫一片,干净得让人的心里落不住一丁点尘埃。雪的白时常让我觉得震惊,世间万千艳丽的色彩原来都抵不过这一点白,那么纯粹,一点都掺不得假。看着白茫茫的一片,内心似是有块橡皮擦,擦掉那些烦心事和不如意,又是一张白纸,来年开春又能在这张白纸上书写人生的篇章。

也曾一个人走在雪地里,慢慢地走啊走,其实没有目的地,只是不想辜负这一场雪的到来,我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赴这场无声的邀约。一个个脚印在身后清晰可见,那真是雪中独特的足迹。

清代文学家吴锡麒在一首诗中写道:“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读到这句诗,我倒是很想改成可有雪花寄一朵?

雪花轻薄,纯白,清凉,六片花瓣,它的美在我看来是绝美。想起纳兰性德的词:“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于是痴痴地幻想,在一场雪落下时,能有人隔屏寄一朵雪花给我多好,我想这会是很特别的礼物,我只会让这一朵雪花在文字里永开不化,也会把这份感动珍藏在心田。若没有,我愿在一场雪落下时,把这一朵雪花寄给知心的好友,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好。

好雪片片都落在了人间,干净的雪花也该寄给生命里一些重要的人,我没说的,雪花都替我说了。

每到深冬,内心都会有一种期待,似有一封装着雪花的信从远方寄来,我并不知晓它哪一天到,但我确信它正在来的路上,而我一点也不着急,因为美好的事物都是值得等待的。

平静地活着

◎钱红丽

日升月落,一年年并无两样。唯一不同,新年的夜里,冲天炮连绵,凌晨不绝。

神经衰弱的人听不得一点声响,睡下复爬起,哈欠连天,肉体如困兽,灵魂却不曾安眠,自卧室闯到客厅,焦急而恐惧……家人好言相劝,没办法,这一年大家都过得不好,只有炸炸炮竹宣泄宣泄。

嗯,是这么回事。对别人有了体恤,自焦躁到平静。这不绝于耳的噪音,亦可忍耐。忍耐,并非逆来顺受,而是饱含着对于外界的宽容。

重新躺下,试着睡……睁眼,晨光初露,太阳悬在东南一角,彤红而无力。喝一碗白粥,吃几片卤牛肉。

午餐不烧了。歇一日,一年忙到头。

准备扫扫尘,寓言不让灵魂蒙尘之意。一年年,总是陷入焦虑、惶恐之中,一颗心郁郁累累无以安放,灵魂的镜子已然蒙尘,不复明亮,何谈倒映光芒?

坐地板上,将电脑每一根接线皆擦得干净,外放音箱凹槽中的浮尘逐一拭净。

听说过去的匠人,过年时都要拜拜吃饭的家伙,木匠拜拜斧、刨、墨斗,砖匠拜拜刀具,屠夫拜拜腰子桶……

这些年来,用坏三台电脑,一次也未好好拜过它们。今天帮电脑仔仔细细除尘,也算一种爱惜。

拂去一尊陶质茶宠小沙弥身上余灰,摆放于电脑显示屏旁。一开机,便看见他,并学习他,戒骄戒躁,心绪平和。纵然什么也不写,每日枯坐南窗前,也要平静度日。

微博上,一位出家人摆出一朵白山茶,洁白无暇。白花胜过一切绮丽色,因为纯粹。我们虽不曾认识,却执意给她留言,祝您新年如意。她一年年行脚山中,拍下的山泉、流岚、薄雾、明月、鸟影、土地、青草……给我带来莫名慰藉。每见山野之气象,心为之远。

大门上数年的旧画,新换一张,是癸卯年挂历撕下的,复刻八大山人的一张册页,苍灰的底子上,凭空斜出一朵铜色枯蓬,一只白头翁飞过来,动静适宜,如十万春花流泻。大片飞白,进出间抬首低头,次次见,次次新——寂寥枯败间更显生命的张力。

什么是艺术?让你的灵魂为之颤抖的一切,皆为艺术。宋元明清间古画灿若繁星,龚贤马远黄公望陈老莲八大山人,诸位画作苍古高远,久看有悲意,一直走在时间的前头,你永远追不上。一如老子庄子诸圣们,他们的思想一样走在前头,不老不旧不死不枯,常读常新。

朋友圈中若干书画家,纷纷磨墨试起新宣,如若老远拎一壶老泉,烧火试新茶。日子尽管是旧日子,因为情绪的雀跃,总归可以试出新意。

崭新的一天横陈,我看见各位蓬勃的创造力。

不论何日,心情最重要。

一位二十六七的北方女子,忽然来到浙江山中,租下一所房子,修葺一翻。养了些鸡,房子四周开垦几爿菜园,她做事细致耐心,以筛子筛土,土像粉似的,平平整整,撒上菜籽……她的心有多宁静?那是千万个灵魂上的我。

她腾出几间房做民宿。客人来,她家有什么,吃什么。

也一直有居山之想。饲养鸡鸭鹅鸷,莳花种菜,一样不曾忘记。居山,即回归自然,亦是叶落归根。

哪一座山,装不下小小人类?

今年的餐桌上,没有清供。往年买一把红菜薹,会留两三根插瓶,清水储养一日,花蕾初绽,红叶黄花,煞是可爱。今年的红菜薹太贵,舍不得买来吃,谈何插瓶?

今年,蒌蒿同样贵,十二元一斤,去年八元。富平柿饼更贵,往年一盒三十余元,今年六十余元。以此推算通货膨胀率,大惊。

不吃了,统统不吃了。我妈从小教育我们,过日子要精打细算细水长流……

一天颇有成就感,原本浑身酸痛,因搞起清洁,连门口踏脚垫子都刷洗干净,尤其自己卧室兼书房,蹲下来,一点一点抹净,每一丝缝隙皆不放过。洁净得可以随便躺倒于地板……

望着洁净的家,我的心情复归于宁静。对的,新年的愿望,就是平静地活着。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