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3个月增速全国第一:2023年安徽省人民币贷款增量破万亿,同比增速15.8%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1-18 17:48:05

贷款增量,是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社会经济活力究竟怎样。1月18日上午,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发布2023年金融数据,各项贷款增量破万亿大关,增速居全国第一位,这一纪录已保持13个月。这其中,制造业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增速均维持高位,映射出安徽近年来汽车为首位的制造业强劲发展和社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来之不易的第一

2023年,无论对政府、对企业、对个人来说,都是不普通的一年,也是面对各种难题的一年。在“难”字贯穿的一年中,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出台各种支持经济发展、让利于企于民的政策和措施,大家携手共渡难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初步核算,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5.2%,高于全球3%左右的预计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在各方都比较难的情况下,适度的信贷支持对各行各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月12日,人民银行公布了2023年全年金融数据,人民币贷款余额23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0.6%。此中,根据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公布数据,2023年安徽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7.77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贷款增速连续13个月位列全国第一,全年贷款新增1.06万亿元。

连续13个月增速,起始于2022年12月。回到当时,全国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开始,防控对各行各业的影响正逐步减轻,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处于三年疫情后新阶段开端。对企业,政策会如何支持,加上市场状况是决定下一步怎么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关乎信心。

2023年2月28日,经安徽省委研究,安徽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其中提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首条就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文件要求,全省金融机构继续加大支持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续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龙头+产业链”“诊断+软件包”“园区+平台”“行业大脑”复制推广的总体政策支持框架下,安徽设立各类奖补资金,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应用,对获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企业等进行奖励和补助。尤其是,通过贷款贴息、融资租赁、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支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此后至年底,安徽又陆续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推出系列金融支持措施,包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从存贷款增速数据对比,也能一定程度反映安徽深度运用贷款融资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2023年末,安徽省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256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较2022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10.1%的同比增速。说白了,就是随着快速发展,安徽企业和老百姓存入银行的钱在增多,且高于全国平均速度,而2023年安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15.8%,高于存款同比增速整整5个百分点,政策引导和金融体系的支撑力度很明显。

“吸金”的先进制造业

增量的贷款,都投向了哪里?

全国来看,新增的22余万亿元贷款,近八成投向了企业。2023年,全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增量的76%,比重较2019年的62%明显提高,企业融资的稳定性不断提升。从各银行看,有的大银行的战新产业贷款同比增速超50%,快于全部贷款增速,更多信贷资源被用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

科创,是安徽近年来发展和支持的重点领域。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金融机构瞄准科创企业“信贷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核心问题,在全国首创“共同成长计划”,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末,全省“共同成长计划”项下共对接企业1.6万户,发放贷款844.3亿元。

从产业来看,2023年安徽省先进制造业贷款增速维持高位,这与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的发展和推动关系密切。12月末,安徽制造业贷款余额8429.39亿元,同比增长29.07%。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为5001.01亿元,同比增长51.20%,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5.4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为贷款资金主要流向,合计占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的50%以上。

另一个保持较高速增长的贷款量在基础设施领域。2023年12月末,安徽基础设施贷款余额为1.3633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64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148.93亿元,同比多增425.78亿元。2023年,安徽金融机构建立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实施“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专项行动,引导中长期资金向基建和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集中。基建贷款新增2149亿元,同比多增425.8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1.2%,连续两年保持50%以上增长水平。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2023年安徽涉农贷款余额2.604878亿元,同比增长19.4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5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4244.99亿元,同比多增693.63亿元。乡村振兴中,安徽以“新农贷”为拳头产品的涉农信贷产品,引领贷款新增4245亿元,同比多增693.6亿元。

“受宠”的民生

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之外,金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温度,还更多体现在小微端、个体端。

2023年,除了科创领域、先进制造业外,2023年安徽省金融信贷在帮扶纾困方面力度不断增强。12月末,安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64515万亿元,同比增长27.0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24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2484.68亿元,同比多增680.98亿元。

小微企业数量庞大,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细胞。2023年,安徽金融机构持续推进小微贷款支持工具运用,引导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切实降低融资成本。自工具政策实施以来,累计提供激励资金25.3亿元,直接撬动普惠小微贷款增加1668亿元。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推出“皖美伴飞”共同成长计划专项再贷款类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共同成长计划”项下小微、民营类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专项再贷款设立以来,已累计发放专项支小再贷款25.9亿元,专项再贴现16.5亿元。在降企业融资成本上,截至2023年12月末,安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76%,比2022年同期下降19个基点。

涉及民生的贷款住房贷款方面,2023年安徽金融机构结合全省房地产市场运行实际,不断减轻居民还贷压力,12月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9%,同比下降32个基点。

开放的安徽

全年来看,安徽金融2023年还有一块呈现出区域发展的特点,即境外来皖人员的无障碍支付,也是安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一个方面。

随着安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全球不断拓展和加强合作,更多境外人员来到安徽工作生活。2023年12月28日,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与安徽省商务厅联合主办境外来皖人员支付服务示范商圈建设活动启动仪式,并为黄山屯溪老街授予安徽省首个“境外来皖人员支付服务示范商圈”标牌。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1月18日介绍,目前境外人员在皖支付主要有四种方式:使用外卡在POS机具刷卡支付;在微信、支付宝等APP直接绑定外卡进行移动支付;申领银联“旅行通卡”进行移动支付;兑换现金进行支付。

四种支付方式分别有限额等对应不同渠道和限额。外卡POS机支付方式持有Visa(维萨)、Master(万事达)、American Express(美国运通)等标识的外卡的入境人员可以直接刷卡支付。

微信、支付宝绑外开支付方式,微信单笔(单日)交易限额不超过等值6500元人民币、月累计交易限额不超过等值5万元人民币、年累计交易限额不超过等值6.5万元人民币;支付宝为单笔不超过等值 1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不超过等值1万美元。

银联“旅行通卡”支付方式,境外人员可凭护照等证件在云闪付APP线上申领、充值,限额为1万元/90天,然后使用云闪付APP扫码支付。

现金支付方式,由国家外汇局安徽省分局在辖区内组织银行网点、外币兑换点、支持外卡取现的ATM,为境外人员提供外币与人民币间的货币兑换服务。

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将上述境外人员来皖支付方式总结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也是服务工作思路。

“大额刷卡”方面,通过摸排全省商户外卡受理情况,会同商务、文旅等部门,围绕重点区域,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加快推动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提升受理能力。

“小额扫码”方面,鼓励银行机构、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积极创新涉外支付产品,引导境外来皖人员使用“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满足境外来华人员的移动支付需求。

“现金兜底”方面,组织银行开展ATM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覆盖率。持续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

该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围绕境外来皖人员支付服务需求,安徽金融机构将和多部门协力优化外卡受理环境,提升移动支付便利,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环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