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 开年之时,万物生发。我们“看见”,一个个不断“刷新”的数据,一幅幅经济“主战场”上的动图,彰显着新年新局的活跃生机——向新向上向未来。
2023年,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的安徽,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9600余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200余家,相当于平均每天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6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1家;企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人员、企业研发机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全社会比重均超80%。
883.2亿元、1006.1亿元、1152.5亿元……2020年至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直观记录了安徽创新的持续加码。2023年陆续发布的最新排名显示,安徽研发投入强度已提升至全国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第7位。
如今,安徽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9万家,居全国第8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2.7万家,居全国第7位;科创板上市企业24家,居全国第6位;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161.25亿元,同比增长162.9%;全省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432.84亿元,同比增长110.5%。
合肥,与上海张江同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长三角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主战场”。
两个月前,《自然》增刊发布的《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合肥跻身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及都市圈第13位,排名较上年前进3位。
如今,全国约1/11的新能源汽车、1/11的动力电池、1/8的太阳能电池、1/3的光伏逆变器、1/2的光伏玻璃“安徽造”。不断上新的“安徽造”,代表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升级。合肥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电工器材、船舶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近七成出口总值来自机电产品;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390.6亿元,增长11.6%;其中汽车出口714.6亿元,增长118.3%。
安徽省商务厅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新设外资企业526家,同比增长21.2%,累计已有4730家外资企业在安徽扎根,其中90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安徽设立19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