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上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隆重开幕。开幕会后,省两会新闻中心举办第二场“直通两会”活动,三位省人大代表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体会,分别就相关热点话题回答记者提问,回应民生关切。
省人大代表丁俊:推动加快建成安徽现代水网
省人大代表,六安市水利工程建管处灌区管理科科长、高级工程师丁俊介绍,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决策部署,持续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促进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水利项目落地实施。全省全年共完成水利投资641.3亿元,同比增长8.2%,再创历史新高,争取中央投资114.1亿元,争取份额位居全国第一。
“开工建设沿淮行蓄洪区等其他洼地治理、淮河一般行蓄洪区建设、长江安庆河段治理等重点水利项目86个,皖北群众正在逐步使用引江济淮工程优质地表水源替代地下水源。”丁俊说,水利事业快速发展为稳增长、惠民生、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水利支撑。
“但是,我们也看到,全省河湖水系众多,气候条件复杂,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水旱灾害密集交替发生,全省防洪减灾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总体呈现南丰北枯、易旱面积分布广的特点,淮北平原区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相对匮乏,供水保障体系还存在短板;河湖水生态环境和智慧水利建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丁俊坦言,作为一名水利领域的省人大代表,将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开展调研,积极为全省水利发展建言献策。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安徽水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着力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推动加快建成“系统集成、多元融合、循环通畅、安全绿色、创新智能、调控自如”的安徽现代水网,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省人大代表方少杰:课间休息10分钟,十分重要十分必要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活泼的生命,总是‘圈养’,一味要求文静,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妨碍心理健康。”近期,学校“课间10分钟”问题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省人大代表、灵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员方少杰认为:“中小学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她调研发现,影响课间10分钟的因素主要是担忧安全问题、教育质量,以及活动场地三方面的原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她从学校的安全设施建设、教师的教学规范,以及游戏引导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安装‘稳定器’、打响‘规范铃’、系好‘活动绳’、开辟‘游乐场’,真正激活课间10分钟,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休息。”
安全隐患是扼杀课间活动的主要因素,学校教师担心承担责任,通过限制学生课间活动范围和自由度,来减少风险。为让学生课间活动动得放心,方少杰建议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等渠道做安全提示,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其次是做好环境安全保障,提升走廊护栏、栏道扶手、监控摄像等硬件设施的质量,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此外,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做好课间活动秩序维护,让孩子们快乐放心地活动。
不少教师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故意拖堂,挤占课间10分钟。方少杰认为,要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打响“下课铃”,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严格执行课间10分钟,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
同时也要规范常态化督导机制,在日常督导、教学视导等常规检查中关注落实课间活动问题,“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办法,督促学校错时错峰组织课间活动。
不少学校以校园场地较小、楼层限制为由,不让学生课间活动,为此,方少杰建议学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创造活动场所,开辟学校课间活动“游乐场”,包括利用学校操场,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利用楼道地面,开发“跳房子”等益智类游戏;还可利用劳动基地,开发亲近大自然等劳动游戏;四是利用室内,开展课桌舞等韵律游戏活动。
将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后,该如何引导学生动得开心?方少杰认为,可以创新课间活动形式,挖掘民间活动资源,在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序活动;也可以是“大手拉小手”,老师和孩子结对子一起游戏,还可以是高年级和一、二年级孩子结对子游戏,培养学生相互照顾的意识与能力。
方少杰建议系好“家庭学校一体化”活动绳,学校主动尽责,家庭积极配合,社会有效支持,有力联结,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
省人大代表周冰一:科学立法,公正、能动司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怎样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省人大代表、当涂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周冰一表示,首先要做到科学立法,有法可依是法治的基础。其次要做到公正、能动司法。
周冰一举例说,近年安徽省委作出“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的决策部署,加快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我省就此制定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我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立法、先行示范的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
“如果从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发生民商事纠纷,人民法院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便可根据这个条例,结合个案情况,以鼓励、引领、维护、辅助等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导向,来把握具体问题的司法适用,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周冰一表示。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而能动司法,善意执行换来企业出路,这就是最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在谈到当涂法院处理过的一个案件时,周冰一介绍。
“作为一名法官,我也在积极践行马鞍山法院树立的‘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周冰一介绍,去年11月,她了解到当涂县人民法院有一件马鞍山中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当事人都是在当涂投资的浙商,产生纠纷后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来本地调解。
“虽然不是我的案件,我也是秉着‘如我在诉’的理念,带领审判法官、执行法官组成‘多功能’办案团队一同前往杭州进行调解,将司法服务送到浙商“家门口”。”周冰一说,经过多轮协商谈判,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成功调解了这个案件。“几位浙商均表示,当涂法院工作务实,实实在在解决企业问题,真正的为民解忧,我也诚挚邀请他们带领更多的浙商到当涂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作为人大代表,在此次人代会上,我也带来了希望对破产管理人名册进行调整增加,适应破产审判工作的需要,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发挥法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周冰一说。(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武鹏 任逸玮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