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晚,2024安徽省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访谈活动开启第二场,三位省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紧扣全省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和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建设,结合自身履职实践,谈感受话发展。
省人大代表张欣:可以加大对生命健康领域的“慢投资”
“对于我们身处安徽的科研人员来说,我们倍感幸运。”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欣表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感受到我省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提升,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有目共睹。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张欣在此次两会上,分别从人才码、国际化学校和婴幼儿托育3个方面,围绕人才提了3个建议案。
张欣建议,从绿色出行等方面优化提升“江淮优才卡”等功能,“建议参考南京等地的做法,在现有人才政策中加入一些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是可以增加其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一些元素,例如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停车优惠等等。”
此外,她还建议,建设高质量国际化中小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建设3岁以下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吸引青年人才、高水平人才来皖留皖。
“生命健康领域的研究周期都会比较长、很多基础研究并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回报。”张欣建议我省能够可以加大对生命健康领域的“慢投资”、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以推进科技强省和制造强省建设。
作为在安徽省的中科院一线科研人员,张欣表示,因为肩负着中科院和地方的双重使命,希望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积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张欣介绍,因为有大科学装置、交叉学科优势和建制化的科研团队三大优势,“分析优势、发挥优势,去凝练科学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张欣表示,科研人员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选择一些重要的攻关任务,汇聚大家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
据其介绍,目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除了努力建造更高的磁场之外,重点突破方向就是进行强磁场下的自旋电子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面向信息和生命健康领域,希望能够为未来电子器件的应用和生命健康领域新技术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省人大代表游玮:科技创新必须坚定走自主创新之路
“我不是安徽人,小时候提到安徽总觉得是农业大省,劳务输出大省。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我已经深切的感受到安徽已经跃变为科技大省,制造大省,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已经跃居全国前列。”省人大代表、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游玮说,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的人造太阳,量子计算这些国之重器都是在安徽落地发展。制造业基础方面,在代表我国现代化产业的新三样领域,即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锂电池,安徽的产业规模也居于全国第一方阵,跑出了安徽速度,“让我这个新安徽人也倍感骄傲和自豪,绝对当初选择来安徽是选对了”。
今年的省两会上,游玮带来了关于省级层面人才政策升级的相关建议。“建议立足安徽省重点产业实际需求,聚焦产业发展所需人才,根据产业特质配置针对性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政策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他认为,引才政策要聚焦资源于龙头企业,依托相关产业链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所承担的国家或省部级重大专项进行定向进行高端人才招引,配套相关扶持政策。“企业为了完成相关重大攻关任务对人才招募和筛选会更为慎重,且通过参与重大专项可以形成‘事业留人’的效果,再辅以人才政策形成的‘待遇留人’,高端人才会更稳定,从而使得人才政策的杠杆率更高。”他说。
同时,游玮还建议加强融入长三角战略,可以通过在人才密度比较高的江浙沪城市建立科创飞地并配以相应柔性引才政策的方式,虹吸相关人才为皖服务。“只要人才进驻科创飞地为皖企服务,做出相应贡献,就可以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他说。
针对推进科技强省和制造强省建设,游玮认为,需要加强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整体竞争力。“建议围绕安徽省重点打造的产业链,出台支持产业链协同新的相关政策。对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链,建设全国性的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共性技术进行协同攻关。”游玮说。
如何看待CHATGPT,人形机器人以及背后体现的颠覆式创新,如何推动颠覆式创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游玮表示,目前机器人产业正面临着与人工智能技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交汇融合的关键发展期,三者融合产生的下一代类人智能型机器人将大幅提升机器人的场景适应性,在使得机器人产业的规模数量级增长的同时,也将大幅提升整个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关颠覆技术一定是买不来也换不来的,必须坚定的走自主创新之路,同时要加快步伐。”游玮说,由于颠覆式创新过程一定是曲折的,且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在支持方式上有所改变。
“目前政府科技创新类项目,一般通过指南约定相关指标和研究内容,相关单位进行申报,最后按指南进行严格考核的模式。但对于颠覆式创新,其不确定性使得一开始立项时很难明确指标,且研究内容也会随着创新过程中的技术路线的调整而变化。”游玮表示,建议对于重大颠覆式技术的支持,政府可以仅划定一个大的支持方向,宜粗不宜细,并约定一个攻关周期,由企业整合市场化资金自行垫资进行攻关,然后根据实际攻关结果进行评价后,政府按一定比例进行后补助。
省人大代表凡殿才:建议在大专院校增设安全管理专业
“作为一名来自传统制造业的代表,我对报告中提到的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方面特别有感触。”省人大代表,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凡殿才表示,聆听了政府工作报告,十分振奋。
作为化工集团的负责人,凡殿才认为:“安全生产是各领域天大的事。”据其介绍,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核电领域做的最好,近年来,煤炭采掘行业,也在通过矿院研究安全管理技术,加大人才培奍,安全形势得到根本扭转。而对于大多行业、企业因缺少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向更高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较为吃力;政府监管层面,各县区更是紧缺安全管理人才。
“当前,诸多领域对安全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很大,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针对该类专业设置的很少。”凡殿才建议,在皖应用型高校增设、多设安全管理专业,以适应当前政府监管及各行业对该类人才的需求,助力安徽安全发展。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优化产业结构、智能绿色制造强省等方面的内容。凡殿才也从行业的角度,谈了个人的观点。
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双碳”大考,实现高质量发展,凡殿才认为企业要走好绿色转型之路。“我们企业的做法是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布局新赛道。”凡殿才介绍,利用退城进园的机会,企业全部停产老装置,用当前世界上最先进工艺、最新装备,重建新装置。在转型方面,开发多种化工新材料,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绿色工厂。
凡殿才表示,未来绿氢将作为重要的新能源,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氢能发展,我省又有先进的光伏产业,“因此利用风光绿电制绿氢,向绿醇、绿氨方向发展,解决氢能远距离运输问题,这也正契合我省智能绿色制造业强省战略。”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汪漪 任逸玮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