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3年末,合肥市包河区迎来了第15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文化类企业环球艺盟与全美在线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ACG),完成了把总部搬迁到包河区的手续,成为省、市、区携手及文化+金融产业聚力招引的典型项目。
金融,发展之血脉,怎样引流、怎样供给、怎样循环?在新时代金融工作的格局下,包河区建设现代金融示范区的探索,渐入佳境。
(图片由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提供)
从纳斯达克到包河
在人们印象中,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境外总部都在硅谷等地,境内总部也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如今,ACG的落地,让市场看到了区域发展的魅力、产业发展的活力。
“合肥以及包河区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的特色让企业下决心搬迁总部。”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包河区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刘圣才说。
省文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优质数字创意产业公司,最终在数百家高质量单位中确定了ACG作为合作伙伴,通过与其共同在合肥市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向包河区引荐ACG合肥国际文创科技城项目。该项目预计今年底交付,截至去年底,合资公司已组建并完成1.9亿元资金实际投入。项目投入运营后,将每年带来3000名国际艺术预科教育学生、300名左右的知名教授和艺术家来肥授课和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以及超90万人次的职业计算机考试测评;还将设立1支文化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带动超20家上下游文化创新科技产业链企业和实习基地入驻园区。预计到2029年,可实现营收近10亿元。
今年1月18日,包河区成功入围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再获一张国家级名片。对ACG来说,搭上区域战略发展的快车,意义重大。
(图片由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提供)
包河上市企业数全省居首
回顾2023年,合肥市包河区在资本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去年3月1日,华人健康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为当年合肥市创业板成功上市的首家企业。华人健康董事长何家乐介绍,目前公司销售规模近40亿元,年纳税超2亿元,企业现有员工近7000人。公司上市过程中,包河区政府协助对接中介机构、解决企业发展用地问题,并精准落地产业政策,奖励扶持及时兑现到位,为企业上市提供了有力保障。
真诚的态度,高效的服务,优良的环境,让“包河军团”在资本市场上不断扩容。
2023年,包河区新增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迁入上市企业2家,新增辅导备案企业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股份制挂牌企业3家。截至目前,包河区上市企业总量已达15家,总量居全省城区之首。包河区全年组织资本市场企业上市座谈会、推进会3场,“资本+项目”对接会2场,走访重点拟上市企业50余次。
2023年,包河区对企业的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共兑现高质量发展金融政策资金365.66万元。同时,依托安徽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学习资本市场业务知识,动态服务资本市场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24家。
中小企业,是上市企业的种子库。去年,包河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实施《包河区推进企业上市五年倍增行动计划》,多次邀请上交所和北交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到该区拟上市民营企业指导考察。截至去年底,包河区15家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8家,占比超50%。
科创为魂 金融为脉
2023年12月27日,总投资约87亿元的中国银行金融科技中心合肥园区项目,在合肥滨湖区的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正式开工。此时,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已高楼林立、大腕云集,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总部型后台基地。
不仅是提供好的基础设施,包河区对金融业的发展,更多的功夫下在“融合”上。
2023年7月中旬,“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科创金融大会暨2023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合肥市包河区举办。这次大会上,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陈俊就有感而发:近年来,合肥市包河区为辖内商业银行做好数据赋能、提升科技金融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场,该行与包河区签署科创企业100亿元融资战略性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滨湖金融小镇首届金融科技大赛获奖企业及优质项目落户签约仪式。同时,包河区在“科创企业融资对接专场”活动上,现场发布了总规模40亿元的包河区科创基金、包河区高质量发展基金,以及科创贷、人才创业贷等9款科创金融能力清单产品。
合肥市包河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汪骅介绍,该区立足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创新馆、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优势资源,加强“政、产、学、研、金”精准对接,把更多创新人才、高端项目引入到合肥、落户到包河,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金融”生态圈和产业链。在这之中,金融业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包河区依托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多样化举办科创金融特色活动22场。2023年11月,合肥市首批科创金融工作站之一——滨湖金融小镇科创金融工作站正式建成并授牌。截至目前,科创金融工作站服务科创企业数量已超400家。
打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
2023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合肥市包河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大会召开,政府工作报告显示,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0亿元,增长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7亿元,“全国百强”城区排名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晋升至第37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市辖区中排名提升至第32位,均居全省首位。
在此背景下,大力推动现代金融业发展不仅是包河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主动作为。
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金融后台支撑,以及合肥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区域,包河区全方位深层次对标对表长三角中心城区,聚力打造“长三角金融中心”。
2023年,包河区金融业已签约项目和已落户金融企业共12个,涉及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等行业,协助注册的基金类金融企业3家,注册规模26.59亿元。
已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包河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5.90亿元,同比增长9.6%。占全区GDP总量的13.16%、服务业总量的17.7%。全年,包河区金融机构总量突破500家,金融业增加值预计突破230亿元。
2024年已起步,在1月初的区两会上,包河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该区将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引领、数字经济支撑、新兴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业主导的产业格局。加快打造区域性科创中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积极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抢占新赛道、开辟新领域。
围绕产业赋能,创新模式助力。金融这把“金钥匙”,正帮助包河区打开更多未来的大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郝梦瑶 包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