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婷
腊月总是格外忙。忙啥?忙着迎接新年。
除了扫除、采买,重要的是为了自身的口福而操劳着。东家西家忙得团团转,家里头厨房窗户刚开了条小缝,那些诱人的食物香气立马“四处逃窜”,闻闻,好馋人!
小时候,临近春节那几天,回到小镇,到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街坊邻居们逛街采买,扛着大包小包归家,而婆婆妈妈们在厨房里干活,汗珠挂在额上,却仿佛永不知疲倦,她们守着热气腾腾的灶头,就像守着甜如蜜的生活。
首先,要包年粽。南方人逢年过节,“粽子”似乎比“饺子”更受欢迎,年夜饭上我们要吃煎粽子,初二、初三走亲访友拜年的时候,粽子也是最好的“回礼”。小镇上常见的粽子个头挺大,有枕头般大小、分量十足,香气也是满满的。
案板上撂了厚厚一叠粽叶,青翠欲滴、还冒着新鲜的草木香,一捆麻绳沾了水湿漉漉地,还有满桶糯米放在一旁,那糯米早就被淘洗干净,在水里泡发,此时看起来尤其像一粒粒雪白的珍珠,这样的糯米是很温驯的,它们与鲜美的咸五花肉、花生、绿豆、花豆、板栗等各种好料和和美美地待在一起,被长辈们包进粽叶皮里,然后用麻绳儿捆紧了,下锅慢炖,久焖出真味。
刚出锅的粽子特别软糯,豆馅酥烂、五花肉已然入口即化,那丝丝瘦肉也香得很,吃一口粽子,嘴角也会流油。
接着,就该蒸发糕了。
取大米磨浆,冲入酵母缓慢发酵,最后拌入红糖,倒在不锈钢浅盆里上锅蒸熟,蒸好的发糕切出来可见一个个豆大的孔洞,尝一口又松又软,那甜丝丝早就从舌尖印到了心里。
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一起床,总会看到母亲站在油锅旁小心翼翼地“煎发糕”。发糕切片,小火煎香,那叫一个香酥甜美,吃了还想吃。“吃了发糕,新年发发发!”这是家乡人朴素的愿望,也是新年里一句祝福。
还要做“粉利”,新年吃喝都讲究好意头,粉利、粉利,寓意大吉大利。
选黏性低的大米适量,浸泡一夜后打磨成米浆,将米浆用纱布过滤,去水,得到光滑的米面团,再把面团搓成圆柱状入蒸锅,隔水蒸熟,香糯的粉利条就制作完成了。
吃粉利时,切成薄片,放油锅与肉丝、芹菜、葱花、生菜碎同炒,一份咸、鲜,富有嚼劲的“炒粉利”即刻上桌。
还有“炸鱼腐”“米花糖”……各种各样的新年吃食,五花八门的美味享受。家乡人过年,最先抚慰的是肚子里的“馋虫”。
肖复兴说过,年的味道,不管穷人家,还是富人家,丰简由人,自己动手方能体会。年的仪式感和过年的心情以及对团圆期盼的心愿,也都体现在传统的仪式之中。
我觉得,年的温暖与幸福,首先是在舌尖味蕾上感受到的,吃好喝好,这个年过得安乐,面对崭新的日子,人们齐聚一桌侃侃而谈,脸上的期盼与快乐,根本遮不住。
【橙美文】新年忙吃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4-02-04 12:44:12
·甘婷
腊月总是格外忙。忙啥?忙着迎接新年。
除了扫除、采买,重要的是为了自身的口福而操劳着。东家西家忙得团团转,家里头厨房窗户刚开了条小缝,那些诱人的食物香气立马“四处逃窜”,闻闻,好馋人!
小时候,临近春节那几天,回到小镇,到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街坊邻居们逛街采买,扛着大包小包归家,而婆婆妈妈们在厨房里干活,汗珠挂在额上,却仿佛永不知疲倦,她们守着热气腾腾的灶头,就像守着甜如蜜的生活。
首先,要包年粽。南方人逢年过节,“粽子”似乎比“饺子”更受欢迎,年夜饭上我们要吃煎粽子,初二、初三走亲访友拜年的时候,粽子也是最好的“回礼”。小镇上常见的粽子个头挺大,有枕头般大小、分量十足,香气也是满满的。
案板上撂了厚厚一叠粽叶,青翠欲滴、还冒着新鲜的草木香,一捆麻绳沾了水湿漉漉地,还有满桶糯米放在一旁,那糯米早就被淘洗干净,在水里泡发,此时看起来尤其像一粒粒雪白的珍珠,这样的糯米是很温驯的,它们与鲜美的咸五花肉、花生、绿豆、花豆、板栗等各种好料和和美美地待在一起,被长辈们包进粽叶皮里,然后用麻绳儿捆紧了,下锅慢炖,久焖出真味。
刚出锅的粽子特别软糯,豆馅酥烂、五花肉已然入口即化,那丝丝瘦肉也香得很,吃一口粽子,嘴角也会流油。
接着,就该蒸发糕了。
取大米磨浆,冲入酵母缓慢发酵,最后拌入红糖,倒在不锈钢浅盆里上锅蒸熟,蒸好的发糕切出来可见一个个豆大的孔洞,尝一口又松又软,那甜丝丝早就从舌尖印到了心里。
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一起床,总会看到母亲站在油锅旁小心翼翼地“煎发糕”。发糕切片,小火煎香,那叫一个香酥甜美,吃了还想吃。“吃了发糕,新年发发发!”这是家乡人朴素的愿望,也是新年里一句祝福。
还要做“粉利”,新年吃喝都讲究好意头,粉利、粉利,寓意大吉大利。
选黏性低的大米适量,浸泡一夜后打磨成米浆,将米浆用纱布过滤,去水,得到光滑的米面团,再把面团搓成圆柱状入蒸锅,隔水蒸熟,香糯的粉利条就制作完成了。
吃粉利时,切成薄片,放油锅与肉丝、芹菜、葱花、生菜碎同炒,一份咸、鲜,富有嚼劲的“炒粉利”即刻上桌。
还有“炸鱼腐”“米花糖”……各种各样的新年吃食,五花八门的美味享受。家乡人过年,最先抚慰的是肚子里的“馋虫”。
肖复兴说过,年的味道,不管穷人家,还是富人家,丰简由人,自己动手方能体会。年的仪式感和过年的心情以及对团圆期盼的心愿,也都体现在传统的仪式之中。
我觉得,年的温暖与幸福,首先是在舌尖味蕾上感受到的,吃好喝好,这个年过得安乐,面对崭新的日子,人们齐聚一桌侃侃而谈,脸上的期盼与快乐,根本遮不住。
·甘婷腊月总是格外忙。忙啥?忙着迎接新年。除了扫除、采买,重要的是为了自身的口福而操劳着。东家西家忙得团团转,家里头厨房窗户刚开了条小缝,那些诱人的食物香气立马“四处逃窜”,闻闻,好馋人!小时候,临近春节那几天,回到小镇,到处可见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街坊邻居们逛街采买,扛着大包小包归家,而婆婆妈妈们在厨房里干活,汗珠挂在额上,却仿佛永不知疲倦,她们守着热气腾腾的灶头,就像守着甜如蜜的生活。首先,要包年粽。南方人逢年过节,“粽子”似乎比“饺子”更受欢迎,年夜饭上我们要吃煎粽子,初二、初三走亲访友拜年的时候,粽子也是最好的“回礼”。小镇上常见的粽子个头挺大,有枕头般大小、分量十足,香气也是满满的。案板上撂了厚厚一叠粽叶,青翠欲滴、还冒着新鲜的草木香,一捆麻绳沾了水湿漉漉地,还有满桶糯米放在一旁,那糯米早就被淘洗干净,在水里泡发,此时看起来尤其像一粒粒雪白的珍珠,这样的糯米是很温驯的,它们与鲜美的咸五花肉、花生、绿豆、花豆、板栗等各种好料和和美美地待在一起,被长辈们包进粽叶皮里,然后用麻绳儿捆紧了,下锅慢炖,久焖出真味。刚出锅的粽子特别软糯,豆馅酥烂、五花肉已然入口即化,那丝丝瘦肉也香得很,吃一口粽子,嘴角也会流油。接着,就该蒸发糕了。取大米磨浆,冲入酵母缓慢发酵,最后拌入红糖,倒在不锈钢浅盆里上锅蒸熟,蒸好的发糕切出来可见一个个豆大的孔洞,尝一口又松又软,那甜丝丝早就从舌尖印到了心里。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一起床,总会看到母亲站在油锅旁小心翼翼地“煎发糕”。发糕切片,小火煎香,那叫一个香酥甜美,吃了还想吃。“吃了发糕,新年发发发!”这是家乡人朴素的愿望,也是新年里一句祝福。还要做“粉利”,新年吃喝都讲究好意头,粉利、粉利,寓意大吉大利。选黏性低的大米适量,浸泡一夜后打磨成米浆,将米浆用纱布过滤,去水,得到光滑的米面团,再把面团搓成圆柱状入蒸锅,隔水蒸熟,香糯的粉利条就制作完成了。吃粉利时,切成薄片,放油锅与肉丝、芹菜、葱花、生菜碎同炒,一份咸、鲜,富有嚼劲的“炒粉利”即刻上桌。还有“炸鱼腐”“米花糖”……各种各样的新年吃食,五花八门的美味享受。家乡人过年,最先抚慰的是肚子里的“馋虫”。肖复兴说过,年的味道,不管穷人家,还是富人家,丰简由人,自己动手方能体会。年的仪式感和过年的心情以及对团圆期盼的心愿,也都体现在传统的仪式之中。我觉得,年的温暖与幸福,首先是在舌尖味蕾上感受到的,吃好喝好,这个年过得安乐,面对崭新的日子,人们齐聚一桌侃侃而谈,脸上的期盼与快乐,根本遮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