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2月18日,在肥东县桥头集镇国光社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温控大棚房里的田间地头,几家种植户正忙着整地搭架、铺盖地膜、浇水施肥,一片种菜繁忙的景象。
在产业园里,只见承包种菜负责人马成应正在黄瓜大棚锄草,抓住晴好天气开展黄瓜田间管理。“年前,我家播种下地的8亩黄瓜和8亩莴笋,实行反季节越冬栽培,在多层覆盖的保温措施下已安全过冬,比露天种植提早一到两个月,开花结果期延长,产量更高,预计到今年4月中下旬,鲜黄瓜、鲜莴笋上市,有望卖出更好的价钱。”
马成应来自于滁州市农村,早年他就在上海市昆山,江苏常熟市等地方承包播种果蔬,由于他勤劳苦干,善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之种菜经验丰富,仅种菜年收入达几十万元。
马成应告诉记者,他是从网上了解到,2020年6月,肥东县在桥头集镇国光社区兴建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于是,他在亲友帮助下,来到产业园里承包4个温控大棚约3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莴笋、黄瓜、丝瓜、西红柿、瓠子等8种蔬菜。到今年春节,老马同妻子俩人已连续4年在产业园过年。
据了解,目前,国光社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多个温控大棚种植约300亩蔬菜,呈现出春耕的农忙景象。“下一步,产业园将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针对寒潮来临前,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冷空气过后要根据蔬菜茬口安排及生长季节,及时播种、育苗和移栽。”产业园负责人胡建义如是说。
(通讯员 汪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