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全国优秀农民工汪笃义:勤学苦练挑重担,创新不忘“传帮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2-21 15:19:10

汪笃义,中共党员,黄山明明德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多年来,汪笃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勇挑重担,多次获得岗位能手、先进生产个人等荣誉,2021年1月,被授予 “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21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11月,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汪笃义没有超人的智慧,却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和拼搏精神,始终如一,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把职业做成了专业,让青春由磨砺而出彩,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自强不息,脱贫有“术”

1986年,汪笃义出生在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一个偏僻的村民组,自幼家境贫寒,父母积劳成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是村里的贫困户。2003年从安徽省行知学校毕业后,他便毅然选择外出打工。少年背井离乡,承载的是父母的希望和家庭的重担。“好好干,得让日子好起来!”汪笃义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点真本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从实习开始,汪笃义就有一颗好学的上进心,对待工作他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总是孜孜不倦地向老师傅请教经验。从了解配件名称到熟悉每道工序,再到图纸解读、拆装配件,几年下来,汪笃义业务能力脱颖而出,成为了车间里的“业务通”,领导和同事们都对这个能吃苦、肯钻研的小伙子大加赞赏。

2016年初,抱着在家门口就业的想法,汪笃义参加了县里组织的扶贫招聘会。扶贫车间黄山明明德集团有限公司此时恰好急需一名机械维修保养方面的老师傅,有着丰富工作经验和过硬维修水平的汪笃义很快进入了视野。公司希望由他牵头带队伍,挑起全公司机械的维修保养的担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汪笃义的带领下,公司的维修保养工作走上了正轨,不仅增加了安全系数,提高工作效率,还节省了大量维修资金。汪笃义也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公司里站稳脚跟,在2018年带领全家摆脱了贫困,过上了新生活。

潜心钻研,成才有“路”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虽然当上了技术主管,汪笃义没有安于现状,他把生产现场当课堂,把同事当老师,把知识变成了真本事。2017年,追求进步的他考取了轴承磨工技师证书,还参与到洪学江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的研发工作中,加入新产品研发队伍。

面对全新的挑战,爱学习、爱钻研的汪笃义发扬钉钉子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紧盯技术难关,渐渐成为研发团队中的骨干,任何研发难题到他这里都是“手到病除”。历经无数次的实验和改进,汪笃义和同事们完成了核电站堆顶风机专用电机轴承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并荣获安徽省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

2020年,公司首次接到新型农用机偏心轴承生产任务,如果按照原工艺,投入生产后的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面对技改难题,作为技术骨干的汪笃义主动参与设计,潜心研究,和同事们连续奋战半个多月,设计修改30多次,使轴承精度得到改善,效率提升50%以上。向客户提供的轴承样品,产品合格率达97%以上,受到一致好评,成功完成研发投产任务。由于这项技术的提升,使得公司达成每月小批量一万台套的订单,创造产值六七十万元。

敬业奉献,凡者不“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把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这是汪笃义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把枯燥的生产加工原理、材质选择要求等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并手把手传授机器操作流程,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车间里,时常能看到汪笃义热心指导、耐心传帮带的忙碌身影。短短几年间,在汪笃义的培训指导下,公司有48人考取了高级工证书,31人考取磨工技师证书。尤其是员工汪桂沅,虽然磨工操作技术不错,但对考试心存畏惧。在汪笃义手把手的指导下,汪桂沅顺利考取了磨工证书。在心怀同志、忠诚奉献的职业实践中,汪笃义成为了公司党员示范岗的典范,被任命为车间生产主管。

在公司,他是传帮带的好师傅,在家乡,他是有口皆碑的好乡亲。得知村里有贫困户就业困难,汪笃义身体力行,积极帮他们与开发区企业牵线搭桥,为贫困户找到称心的岗位,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又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赏。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业多年来,汪笃义始终如一,脚踏实地,践行党员标准,他身上“好学、善思、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他用干劲、闯劲、钻劲鼓舞着更多年轻人,通过奋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