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为完善该市储备土地项目水气接入工程费用资金分担机制,进一步优化用水用气营商环境,减轻企业水气接入环节负担,该局和多个部门拟定了《合肥市本级储备土地项目水气接入工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
据介绍,《实施办法》对适用项目的范围进行了明确,即四个老城区(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瑶海区)和三大开发区(高新区、经开区、新站区)的经营性储备用地。按照住宅、商业、工业等不同用地性质,相关的水气接入工程费用采用定额方式计入土地开发支出。
记者在《实施办法》中看到,水气接入工程费用一般是指从经营性储备用地规划红线连接至公共管网的入网建设工程,不包含用户提出的超标准供应和个性化需求等情况。水气接入工程建设费用实行定额包干制,按照经营性储备用地净出让面积,结合规划用途,进行定额计算。其中,民用住宅地块的水气接入工程,按照供水17元/平方米、供气20元/平方米定额安排资金;商业地块如有水气接入需求,按照供水33元/平方米、供气40元/平方米定额安排资金。水气接入工程建设费用按照定额标准纳入土地储备成本。如工程费用纳入相关地块土地收储成本后,不能实现收支平衡,对超支部分市与相关区(开发区)按照1:1分担。工业地块水气接入工程建设费用由各属地政府(管委会)参照商业地块定额标准执行。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将成立合肥市储备土地项目水气接入工程延伸投资并联审查小组,并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了水气接入工程预算编制、框架协议、资金支付、过程建设、维护保障等工作要求和流程。同时结合土地储备实施和水气接入工程费用收支情况,建立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相关人士表示,《实施办法》实施后,将进一步优化用水用气营商环境,减轻企业水气接入环节负担。同时有利于清晰划分水气接入工程投资界面,厘清政府、企业、用户间的权责关系,压实供水供气企业投资建设主体责任,满足用户建设需求。另外,还将进一步明确水气接入工程资金渠道,保障合肥市重大工程按期建设,提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合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