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山遗址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来源:合肥在线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02-22 10:07:34

遗址发掘的马家浜文化晚期房址。

遗址发掘的马家浜文化晚期房址。

2月20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22个项目入围终评。值得一提的是,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名列其中,这是全省唯一入围项目。这个遗址对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具有重要价值。

磨盘山遗址位于宣城市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磨盘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延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是皖南地区迄今发现先秦时期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谱系明确的代表性遗址。

该遗址于20世纪70年代因开掘新郎川河而被发现,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聚落遗址。遗址北有郎川河流过,郎川河发源于皖南山系的广德市东南部山区,与太湖南部水系相通,向西北注入南漪湖,然后经水阳江流入长江。因此,遗址可与长江水系、环太湖水系连通,正处于古代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重要地理节点上。

这个遗址对于探究该地区以及整个长江下游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以及先秦社会的文化交流,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这个遗址已进行连续三期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 是皖南地区目前揭露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遗物最多的遗址,被列为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三次发掘均选择在西侧的遗址核心区进行,发掘面积共1625平方米,其中2023年度发掘500平方米。

三次发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并发现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土台墓地。三次发掘共清理墓葬342座,包括马家浜文化晚期墓葬9座,崧泽文化墓葬320座,良渚文化墓葬5座,夏商西周时期墓葬5座,南宋早期墓葬3座;房址77座,大部分为马家浜文化晚期;灰坑163座,大部分为夏商时期。

根据此前公布的考古发掘成果,专家认为磨盘山遗址是太湖西部地区史前时期重要的中心性遗址。遗址文化堆积厚,包括马家浜、崧泽、良渚和商周各时期的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填补了区域考古工作的空白,为认识皖东南及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同时,该遗址出土遗物非常丰富。网坠和陶觽自始至终所占比例都很高。石器的数量和类型也很多,且多数有使用痕迹,可能表明与石器使用相关的木工较为发达,部分石制农业工具说明种植农业的存在。

79e52ae0-e7d6-4d08-b312-9ff38a4b3baa

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

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

在挖掘过程中,另外一类较为有特色的是仿生形器物,可见动物形象包括圣水牛、猪、鱼、龟、豚等动物和桃等植物。玉器较多,可见器形有玦、璜、坠、管、小璧、环、纽扣、蝶形器等。

记者了解到,202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项目均为各发掘资质单位主动申报,经国家文物局审核,最终确定33项参评,最终将通过投票推荐产生20项进入终评。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