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社与安徽省图书馆共建 第114个爱心图书室淮南落成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3-13 17:10:18

在阳光明媚的春日里,安徽日报志愿服务队安徽商报“爱心面对面”志愿服务分队再次出发。3月12日,安徽商报联合安徽省图书馆走进淮南市高皇中心学校,将11年品牌公益活动“阳光课堂”送到基层。自2010年,安徽商报联合安徽省图书馆共同主办“爱心一日捐”公益活动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捐建113个“爱心图书室”,数万名乡村孩子从中获益。本次安徽商报联合安徽省图书馆共捐赠爱心图书1100册,并捐赠了篮球、足球、羽毛球拍和学习用品若干,在该校捐建了全国第114个爱心图书室。

爱心图书点亮阅读梦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也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学校共有768人,共有17个教学班。”淮南市高皇中心学校副校长段传明在捐赠仪式上介绍说,学校历史悠久,当时只是几间破茅屋的私塾小学,从1946年创建到现在,学校已经走过了78年的历程。“学校一直重视孩子的阅读,平时组织学生诵读经典‘求真,博习乐群’,所以非常感谢安徽商报和安徽省图书馆为我们送来图书。”安徽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孙瑞华在捐赠仪式上介绍说,自2010年和安徽商报共同发起“爱心一日捐”以来,已经14年了,捐建的爱心图书室覆盖了全国。孙瑞华表示,希望可以继续与安徽商报携手,丰富学生们的课外阅读资源,为他们的求知之路增添一份坚实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淮南市图书馆、合肥市翡翠学校也参与了本次爱心捐赠活动,志愿者们把图书放进学校图书室。从童话故事到科普知识,从世界名著到本土文化,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需求。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好奇和兴奋,他们在书海中徜徉,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宝库。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遥远的边疆西藏墨脱县,截至目前,已经有114个爱心图书室在全国建立,希望能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知识世界的大门。

戏曲风采入乡校 公益课堂传艺韵


“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安徽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孙瑞华为四年级的小学生们带来一场阅读课,通过一张琥珀的图片,孙瑞华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堂精彩的阅读课。“阅读可以拓展知识面、可以增强理解力、可以增加词汇量。”随后,孙瑞华讲述了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故事,介绍她如何在困境中创作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等14本著作。在孙瑞华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学生站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悟。“今天,你为他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未来,他们的心将住下一颗幸福的大树。”孙瑞华说道。

 “奶奶,您听我说……”来自合肥市翡翠学校音乐老师夏凌为三(3)班的小学生们带来一堂戏曲课。课堂上,夏凌详细介绍了戏曲的历史渊源、主要流派以及表演艺术的特点,让孩子们对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戏曲的魅力,夏凌现场示范了几种基本的戏曲表演技巧,如唱、念、做、打等。她的声音宏亮而富有感染力,将戏曲中的生、旦、净、丑等角色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惊叹和掌声。

 为了增强互动性,夏凌还邀请小学生们穿戴戏曲服饰,运用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角色的情感。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参与感和兴趣。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模仿中感悟,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你们明天还来吗?”阳光课堂结束后,小学生们纷纷抱住老师,发出热情的邀请。夏凌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戏曲不仅是表演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觉得这堂课很有意义,让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文 杨雪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