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hui”合肥│慧:量子科技解锁城市新未来
来源:合肥在线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03-14 09:54:40

编者按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观察中国发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从“新质生产力”到“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的诸多热词,持续吸引社会各界关注的目光。即日起,为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本网策划推出《2024“hui”合肥》系列报道,从两会的“会”延伸出去,探访不同领域闪闪发光的他,通过一个“hui”字,感受这座城市扑面而来的经济热浪,激励全市上下不断迸发创新的火花,共同奔跑在充满希望的春天里。

今天推出系列报道一:慧 量子科技解锁城市新未来

慧,代表聪明,有才智,形容一个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创新作为热词频繁亮相,当下,求才、聚才、爱才的合肥,满怀热情向“聪慧”之人敞开怀抱,奋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努力为未来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合肥智慧”。

勇闯量子产业“无人区”

在合肥“量子大道”上,坐落着一批量子领域上下游关联企业,有投资人直言:“做量子领域投资前,必须去这里打卡。”科大国盾就是这条大道的“居民”之一。

连日来,在科大国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公司副总裁、副总工程师唐世彪正忙着和团队人员调试设备参数。

唐世彪,2000年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09年博士毕业后他毅然投身量子技术成果转化事业。若用他的视角观察量子产业,他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见证、参与并推动了我国量子技术从跟跑到部分领跑的全过程。”

2009年,在国家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号召下,国盾量子成立,成为率先从事量子科技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然而从“0”到“1”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

“在国盾量子成立之初,量子这条赛道还鲜有人参与,我们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技术问题和挑战。”唐世彪回忆,最初,我们的团队只有十来个人,但大家努力和拼搏的方向十分一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我们牵头合肥城域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示范网建设,取得重要突破。2017年,世界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开通,并和‘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对接,我们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产品逐渐走向世界前列。”依靠该技术的突破,唐世彪作为第一完成人带领团队荣获2022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要有一颗初心,真正把一件事做好做扎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又一次研发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唐世彪说,在量子产业艰苦奋斗,必须要有工匠精神,正是这么多年倾注的心血,才能推动量子产业的发展,做到世界领先。

积极构建未来竞争优势

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透过唐世彪的奋斗故事,可以感受合肥对于用科技创新引领新时代的实践与探索。

2023年,合肥战新产业蓬勃发展,新签约1200多个产业链项目,5个百亿项目开工建设、5个百亿项目建成投产。

一年来,合肥聚焦融合集群,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未来产业抢得先机,全国首个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挂牌运营,量子专利授权量全国领先。

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对此,合肥也树立了今年的发展目标: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今年将高质量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立量子科技产业研究院,争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同时,合肥还将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扩大量子信息、空天技术、低空经济、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等先发优势,加快元宇宙技术开发应用,组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国际领先量子科技、产业“双高地”,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这也是唐世彪坚定不移选择合肥的原因,“过去十余年,从‘无人区’一路走来,离不开合肥对科技创新的重视,敢于先行先试的合肥,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的做技术攻关,专注于技术和产品,快速地把实验室的产品呈现出来。”

着眼未来,唐世彪也满怀信心,“我们将深耕量子技术的一个成果转化,把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算等产品技术做好,并且把推广落地应用,加快形成量子信息的新质生产力。”

毫无疑问,朝着量子科技产业报国的目标,唐世彪和合肥,都往前迈出坚实的一步。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骏超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