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美文】查湾的三月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3-18 09:01:40

海子故居门前并不宽敞的空地上,两个孩子手持竹竿在玩游戏,海子母亲端着一口瓷碗坐在矮小的座椅上。一人一碗,一双筷子,一只黄猫在她面前懒懒地晒太阳。这位幼年认字的老人穿着红棉袄,头戴红色针织帽子。对于我的来访,她显得平静,像三月里的一池水,蹚过明月、雷鸣,鸟去不留,云来不惊。

得到默许,我走进海子书房,说是书房,其实是和卧室合为一体。书柜里尽是些上世纪80年代的图书,以哲学、文学类为主。在当时,这样上千册的藏书数量已算充沛,海子究竟是见过大世面的,那些年,在小县城,这些图书大多闻所未闻。相册里的照片被岁月的刷子重新涂抹过,鲜妍不再,它们还会一直褪色下去。

“不要拍我,你多拍拍他。”“我的房子在北边,有穿堂风,还是挺冷的。”这位80多岁的慈祥老人和我攀谈了几句。其实,在这间百平方米的平房前,我已经是第三次看老人独自用餐了,她总是将碗底吃个底朝天,几乎一粒饭米也不剩。

海子纪念馆门前,广场空阔,四面诗墙,兜住阳光,镂空春风。“麦地,神秘的质问者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站在广场中间,我高声吟诵墙壁诗句,仿佛它们是太阳烙下的影子,是从泥土蹿出的野草,挂着莹莹露珠。一碰即落的珠玉啊,又仿佛所写的人不是海子,而是从站立者的内心瞬间分蘖而出。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25岁的青年诗作,如今被收入语文教科书。我的视野里,这大海就是海子故居前后的田园。正是油菜花开时节,我走在酥软的田埂上,蹲身拍摄几束率先披挂上阵的油菜花。等繁花绚烂之后,就是麦穗上阵了,农家双抢割麦时令,正是大地上阳光隆盛之时,正是季节风华正茂之日。海子在麦田和天地间汲取能量,又将能量归还给大地。他在三月里出发,又在春风里回归。静静地,他仰卧一蓬茅草之中,头枕大地,面朝花海。

站在海子墓园,无须眺望,就能看见田野对面的绵延村庄和小小故居。安静下来的海子是丘岗上幸福的蛰虫,他把所有的苦辛和疼痛都交付给前来探访的人。镶嵌玛尼石的墓碑前,散落着花朵、书籍、酒瓶,摊开的书页浸透雨水,站立的酒瓶沾染新泥。如今的海子不缺酒喝了,他那么瘦小的身子骨,能装得下这么多大海和太阳吗?

千年皖河流淌,巍巍独秀山在望。一年年,诗人们一波波云集,一波波散去。三月春风吹拂着这个名为查湾的小小村庄,在全中国,它不过是69万分之一。(何愿斌)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