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在国内、国外市场间顺滑切换,让消费者更方便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优质的产品……省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安徽省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将通过促进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监管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等措施,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我省将把同线同标同质产品适用范围扩大到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拓展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等渠道,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内外贸一体化工作的重要目标,是让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间顺滑切换。标准、合格评定等不同,是影响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间切换的重要因素。我省将促进内外贸标准认证衔接,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跟踪转化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国际标准研制,开展量子信息、能源、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标准研究,每年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20项以上。推动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标准化联动发展。支持检验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到2025年,推动5家以上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国际知名检测认证实验室达成互认。同时,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推动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与欧盟互认,到2025年,中欧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0个。
在监管衔接方面,我省将加强对省内短缺药品生产情况和医疗机构短缺药品情况监测,探索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应急机制,实行清单管理并动态调整。落实医疗器械紧急使用有关制度,优化采购路径,允许医疗机构自主备案采购,畅通药品、医疗器械等商品在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情况下快速进入国内市场渠道。
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优质的产品,我省还将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又称为“三同”产品,是指按照相同的标准、相同的质量要求,在同一生产线生产,既能满足境外市场特定需求,又可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我省明确,将同线同标同质产品适用范围扩大到一般消费品和工业品领域。组织检测认证机构专家,为“三同”企业提供产品标准比对分析、认证检测服务等技术指导。支持商超企业和电商平台销售“三同”产品,推动“三同”产品进驻内外贸融合展会平台。我省还将指导各地自主开展外贸优品产销对接、集中采购等活动,加强市场对接和推广,拓展优质外贸产品进电商平台、进商场超市、进商圈步行街、进工厂折扣店、进商品交易市场渠道。
支持内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我省若干措施明确,组织全省外贸政策业务培训和跨境电商系列培训,每年培训企业2000家以上。加强安徽特色品牌建设,组织内外贸企业参加“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到2025年,全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7000个。(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