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粮袋子”健康,安徽力争将小麦病粒率控制在2%以下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4-07 21:23:43

4月7日下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召开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控形势。

小麦赤霉病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安徽省是赤霉病易发、频发、重发区域,严重影响小麦生产。据专家会商分析,今年全省小麦赤霉病仍将呈现重发流行态势。

记者在发布会了解到,近期,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植保机构突出良种、良田、良机、良法、优链、优农,抓早、抓小、抓好,因时、因地、因苗施策,完善防控机制,推广绿色模式,重点抓好小麦“一喷三防”作业,努力实现小麦赤霉病防治全覆盖,小麦病粒率控制在2%以下的防控目标,确保小麦产量、品质稳中有升,“虫口夺粮”保丰收。

小麦赤霉病防控将作为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的首场硬仗,确保夏粮丰收的头等大事来抓,截至3月底,小麦产区市、县共投入赤霉病防控财政3.64亿元,全省累计投入资金共7.49亿元。全省落实施肥播种机46万台套、植保机械近50万台、植保无人机2万架。各地主动作为,及早组织采购赤霉病防治药剂和防治社会化服务,做好机手培训和农机具检修。积极推进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整县、整乡、整村,整建制统防统治和代防代治,确保小麦赤霉病统防统治覆盖率达80%以上。

今年2月,省植保总站、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制定发布了2024年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防控措施和技术路径。各地分区分类制定防控方案,组织现场观摩,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落实小麦穗期“把准适期、优选药剂、统防统治、实时监管”四项关键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同时,指导做好小麦收储时水分管理,防止赤霉病菌继续侵染。省农业农村厅已安排16个农业和粮食生产保丰收包保联系服务组、6个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组,常态化、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实地指导。通过“行政人员+技术人员+防治队伍”技术包保服务,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精细化的技术培训和服务。

在小麦主产区,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第三方实时监管,对无人机作业轨迹、飞行高度、药剂浓度等科学评判,根据实时监管情况及时启动补防,通过防治过程监管确保防效。全省各级将派出植保专家对防控效果进行科学评估,采用县级自评、市级互评、省级抽查和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方式,全面评价赤霉病防控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对策建议,同时,将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成效与评优评先、项目资金分配挂钩,在全省形成比学赶超的赤霉病防控长效机制。今年,省里还将组织对各地招标采购的药剂实行统一抽样检测,确保好药好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