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这个时候你们要过来,这里几乎还是荒地呢,我都快绝望了。”4月15日,在宣城市宣州智能卫浴产业园内,宣城市宣卫卫浴有限公司负责人皮国才指着眼前2万平方米的厂房,语气中充满着激动。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年来宣城市创新建立政商恳谈机制,办好政商恳谈会,按下优化营商环境的“快捷键”,跑出提升政府服务的“加速度”。
2019年,由于靠近主城区的老厂房征迁,皮国才决定在寒亭镇投资建厂,2020年4月新厂正式动工,却因资金周转不足,项目无奈按下了暂停键,一停就停到了2023年,“企业处境艰难,让我陷入至暗时刻。”皮国才说,后来自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宣城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三期“政商恳谈会”,会上讲述了企业面临的困境。
让皮国才惊喜的是,得知企业的境遇后,宣城市经过会商之后,当即安排先期为企业落实3000万的融资担保,推进项目建设,仅仅时隔15天,项目复工,复工以后,宣州区担保机构和承办银行根据施工节点迅速放款,寒亭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靠前服务,至2023年底项目一期2万平方米的厂房和两栋4千平方米的研发办公楼如期建成,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试产。
“目前正在进行房产报建和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工作,截至目前企业产销两旺,订单已排到九月份,外贸产品远销南美中东市场。”皮国才表示,项目二期1500万元的设备将于7月份进场安装,到时将会是一派更加繁忙的生产景象。
据了解,“政商恳谈会”是宣城市连接政企的重要桥梁,企业的“心上事”变成了政府的“上心事”。当地把营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要素资源,有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企稳向好,这让像皮国才这样的企业家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截至目前,宣城已经召开了16期“政商恳谈会”,形成了制度化的安排,以市委为示范的各级政府政商恳谈常态化机制已经形成,营商环境优化的政策春风已送入千企万户。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