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宣城:“科技副总”让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4-17 16:54:44

刘勇是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机械教工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运动规划与决策、串并混联仿生机器人、机器人智能装备与系统。2023年4月,刘勇受聘成为安徽云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自此,刘勇每天都在“双重身份”中不断切换。

什么是“科技副总”?简单来说,“科技副总”就是从高校院所引进教授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兼任副总,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难题。通过聘任高校高层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推动科研成果从“象牙塔”走到车间,为企业“输血注氧”增添新动能,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以前是企业遇到具体问题,我们去帮忙解决,很难去系统的研究将共性的问题进行推广。”刘勇告诉记者,他自受聘“科技副总”以来,围绕技术攻坚、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协同育人开展了大量工作。依托云华智能,紧跟市场需求, 联合企业完成了免示教焊接系统、自主分拣系统和智能轻焊工作站三个品类的市场化产品研发。

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合肥工业大学的学生正在智能轻焊工作站进行调试,智能轻焊工作站可用于桥梁、船舶等大型钢结构焊接,一个熟练工人可以同时操控3-4台这样的机器人,每天的焊接量在300-360米,是传统高级焊工每天工作量的三到四倍,极大地提高了焊接工作效率。

刘勇表示,担任“科技副总”是产业和人才的“双向奔赴”。“更快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企业也为我和我的学生提供了难得的实践平台。”刘勇说,让学生到企业来,和工程师一起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就业都有较大的帮助,同时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让他们走进企业看到智能装备是怎么一步步将产品向市场推广,中间会遇到哪些技术难题,结合正在学习的大学课程,互相印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据了解,去年以来,宣城市科技局把深化科技人才融合作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攻坚的重点内容,在全省地级市率先探索推出“科技副总”引才机制。在征集企业需求基础上,选派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赴对口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帮助企业“一对一”解决技术难题。首批共选派21名“科技副总”,力争三年内,要实现“2+3+4”产业重点企业全覆盖。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