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安徽担当】马鞍山:百年矿坑“华丽转身”为地质文化公园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4-18 14:49:54

位于马鞍山市曾被誉为“华东地区第一大露天铁矿”的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在春日的映照下焕发生机、披上绿装。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矿坑已经华丽转身,成为了风景如画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其周边曾经裸露的山体也转变为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林地。曾经“伤痕累累”的露天矿山化身为市民休闲娱乐、家庭出游的网红打卡地。游客可以在绿意盎然的小径上漫步,享受蓝天与碧水相映成趣的景致。站在观景平台上俯瞰,昔日的矿坑仿佛化作了一块镶嵌在大地上的翠绿色“镜子”。

治理前后对比图

据了解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是马钢公司铁矿石供应的重要基地,也是华东地区第一大黑色冶金露天矿场,它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功勋采场。原凹山采场是一座大型露天铁矿石采掘场,该采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镇境内。

凹山铁矿床最早开采于1917年,1954年南山矿成立,至2017年闭坑。经过百年开采,凹山采场现已形成一个走向长1230m,宽1050m,最高标高+115米,最低开采标高-210米的椭圆形的矿坑,是全国八大露天黑色冶金露天矿之一,堪称亚洲最大的矿坑。

如今深度达海拔-210米的凹山坑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为主体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为了深层次推进南山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马鞍山市采取了“矿山治理+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向山地区实施的“三棵树”项目,围绕凹山湖西侧区域种植元宝枫、杜仲、山桐子等高价值树木,在解决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等问题的同时还将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科技产业园,带动后续产业发展。目前,在凹山湖边边坡上,共复绿面积达200多亩,并根据“三棵树”项目种植元宝枫、杜仲、山桐子共2000多株。

据了解,凹山地质文化公园位于凹山坑西南侧,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设有文化广场、观景平台、矿山设备展示区、停车场等区域。

为更好体现矿区的原景原貌,园区建设按照“三原”原则(原地址、原面积、原高度),通过现场寻根、要素提取、场地美化等方法,充分挖掘南山人文底蕴,融入向山镇本土特色元素,匹配合理的空间场景,精准推进生态修复。如今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不仅留住了矿山文化、塑造了百年矿山品牌,还实现了生态保护、绿色转型,成为市民观光休闲、拓展研学的好去处。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