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合肥一名15岁少年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运动后突发心脏骤停。记者从安医大二附院了解到,经医护人员5天的全力救治和悉心照看,终于撤除ECMO(体外膜肺氧合)并拔出气管插管,目前各项身体指标平稳,已转入急诊内科病房进一步治疗观察。
据了解,小王(化名)患有支气管哮喘病史,发病前2天出现发热及呼吸道感染症状。4月10日上午,小王在运动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判定为呼吸心脏骤停,在予以电除颤、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气囊辅助通气等急救措施,随后立即送往安医大二附院急诊抢救室继续救治。
患者到达抢救室后,医生检查发现其无自主呼吸及颈动脉搏动。“我们立即开展心脏按压及气管插管,没多久病人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循环,但心律血压仍然不平稳。”该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左和平介绍,“综合考虑患者病史及发病前症状,判断可能是暴发性心肌炎,需要转至重症监护室治疗。”
患者氧合、血压仍进行性下降,频发室早室速,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再次心跳骤停,死亡风险极高,经医生评估启动了ECMO。“气管插管中吸出了大量粉红色泡沫痰,严重心衰、心源性休克、肺水肿导致氧合难以维持,我们考虑患者还合并有恶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在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周姝的带领下,ECMO小组一边进行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一边进行ECMO管道预充、动静脉导管穿刺,半小时后成功上机,转机后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明显较少,血压稳定,氧合维持满意。
医护团队同时给予患者亚低温脑保护、脏器功能支持等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希望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重要脏器,。”5天后患者成功脱机并拔除了气管插管。
“谢谢医生护士救我,我可以吃苹果吗?”听到小王清醒后开始说话,家长和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现在回想当时他没有呼吸的场景还会冒冷汗,腿都站不直。感谢医生护士!”小王的父亲看到孩子已经转入普通病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向医护团队致谢。
专家介绍,儿童、16至40岁的青壮年、免疫力低下的人,是暴发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若感冒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冬春季节是病毒活动期,要做好防护,同时注意劳逸结合。
(沈笑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