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善治的安徽实践】科技“天眼”助力精准治超
来源: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05-28 09:35:43

近日,黄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信息指挥中心的科技治超平台监测到一条超限预警信息:一辆红色重型货车在途经徽州区“汪村边治超非现场卡点”时涉嫌超限。

信息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平台的指挥调度功能,将信息派送至正在附近执勤的执法人员董锋的移动执法终端。

“收到信息后,我们根据系统研判的追踪路线,立即联合属地交警提前在必经路段设卡拦截。”董锋告诉记者。

8分钟后,超限车辆驶入设卡路段。执法人员将车辆引导至安全路段,出示证件表明身份,询问装载货物属性、货运源头及目的地等,最后将车辆引导至超限检测站进行复测、驳载。

“该车限重49吨,实重52.4吨,超限3.4吨。根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安徽省公路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给予车主15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董锋说。电子证据审核通过后,执法人员依法对该车进行立案查处。

2021年3月,黄山市交通运输局科技治超平台建成并启用。架设在全市重要交通要道上的19处治超非现场卡点,可全天候采集过车信息,如有车辆超限会自动发出预警并纳入黑名单管理。

“进入黑名单管理后,系统可将预警信息自动派发或定向派发给路面执勤人员,执勤人员收到预警信息或稽查任务后,可在路面巡查过程中直接发起任务追踪,根据系统展示位置和路径进行精准拦截。”信息指挥中心副主任胡昱龙说。

除了具有指挥调度、黑名单管理功能以外,平台还有遮牌研判、绕行稽查、源头分析、联合执法、视频巡查等11项功能,并实现了与省运政系统、部省共建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全国货运平台等互联互通。

“科技治超将路面治超、源头治超、非现场治超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发现的智能化、证据采集的自动化、执法手段的精准化,可精准打击货运车辆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黄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叶林告诉记者。

今年1月至4月,黄山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共办理超限案件170起,其中非现场案件154起,占比90.59%。

■ 本报记者 袁中锋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