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起 安徽高考考生可进行志愿网上填报模拟演练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6-12 16:24:53

日前,安徽省高考考生志愿网上填报办法公布。今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各科类各批次志愿(含录取期间征集志愿)均通过网络分时段填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获悉,6月13日至25日,将进行志愿网上填报模拟演练,请广大考生及时登录“志愿填报辅助系统”进行模拟志愿填报。为方便中学老师等指导考生填报志愿,了解志愿填报有关信息,6月13日起,安徽省考生志愿填报服务平台面向社会开放。

高考志愿网上填报时间敲定

普通本科提前批(报考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9日8时至7月1日17时;艺术类、体育类各批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3日8时至7月5日17时;普通本科批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7日8时至7月11日17时;普通高职(专科)批填报时间为7月18日8时至7月24日17时。

征集志愿填报方面,普通本科提前批为7月15日10时至16时,普通本科批为7月31日10时至16时,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为7月22日10时至16时,普通高职(专科)批为8月9日10时至16时;艺术类二批(本科)为7月20日10时至16时,艺术类三批(高职<专科>)为8月6日10时至16时;体育类一批(本科)为7月19日10时至16时,体育类二批(高职<专科>)为8月5日10时至16时。征集志愿时间如受实际录取进度影响需调整,省考试院将及时通过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和安徽省教育厅网站等发布调整公告。

6月13日至25日,我省进行志愿网上填报模拟演练。

志愿网上填报操作流程

考生在规定的志愿填报时段之前,先行登录“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根据本人意愿,选择填报的批次、院校专业组和专业,并在相应批次规定的志愿填报时段内,在指定地点登录志愿填报系统,按照事先通过“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选定的志愿导入或重新录入志愿填报系统,志愿导入或录入完成核对无误后提交,现场打印志愿确认表并由考生本人当场签字确认。

志愿正式填报时,考生只能在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绑定IP地址)的确认点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信息。

志愿预填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志愿填报辅助系统”预填,考生可自行登录“2024年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服务平台(xgk.ahzsks.cn)”,按照说明注册学生账户,并使用学生账户登录“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根据自身选科情况,结合成绩、本人意愿等,综合考虑确定志愿,保存在“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中。“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中的志愿信息可随时调整。二是通过下载打印纸质《志愿预填表》进行预填,考生也可自行登录省考试院网站(www.ahzsks.cn)下载志愿预填表进行预填。选好后,登录xgk.ahzsks.cn,录入“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备用。

志愿信息一旦提交任何人不得修改

正式填报志愿时,符合条件的考生在确认点组织下携带准考证、身份证等,按规定时间到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志愿填报点使用学生账户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导入本人在“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中保存的志愿,或重新录入志愿信息。若遗忘密码,请根据系统提示进行密码重置。

省考试院提醒考生们特别注意:要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务必仔细检查录入的志愿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交。提交时须填写短信验证码和考生号后四位,短信验证码将发送至注册学生账号时使用的手机号码。考生本人须妥善保管准考证、登录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因考生导入或录入错误导致的遗留问题由考生本人负责。志愿填报辅助系统中选定的志愿信息不是正式志愿信息,不作为投档录取的依据,只有在志愿填报系统成功提交的志愿才是投档录取的依据。志愿信息一旦提交,任何人不得修改。

考生志愿信息提交后,确认点管理人员扫描准考证上条形码或录入考生号现场打印志愿确认表,由考生本人现场签字确认,他人不得代签。

高考志愿填报温馨提示

省考试院还提醒考生和家长们,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这些事儿——

 仔细阅读《报考指导》(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等部分招生计划在省考试院网站发布)相关内容和院校招生章程,充分了解相关专业对身体条件、文化或专业成绩、语种、面试等要求后再填报志愿。

部分专业对身高、视力、色觉等有要求,请考生参照本人的《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简称《体检表》),仔细阅读《报考指导》、院校招生章程等公布的专业招生要求或咨询招生院校后再行填报。考生本人《体检表》可在省考试院官方网站查询。

高水平运动队志愿须填在普通本科批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的第1位置,否则无法录取。

报考军校、公安、司法、消防救援、定向培养军士等有面试、体检、政审、体能测试等特殊要求的院校,请仔细阅读《报考指导》、省考试院网站或招生院校网站相关信息,充分了解报考条件后再行填报。其中公安、司法类院校(专业)的国家专项计划列入提前批次,与公安、司法类院校提前批次普通专业不可兼报。

军校、定向培养军士、公安、司法、消防救援、定向培养乡村教师院校(专业)及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均有年龄等要求,请仔细阅读《报考指导》“志愿填报注意事项”及院校招生章程等,了解相关要求后再行填报。

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免费医学定向等招生类型对户籍、学籍等有一定要求,请务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报,以免入学时因不符合相关要求被退学。

部分定向培养计划有签订协议、服务年限等要求,请务必仔细阅读相关政策文件,全面了解相关要求后再行填报。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胡霈霖)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