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熙攘的都市街头,一块块创意十足的招牌犹如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记者在省城合肥的街头探访发现,创意招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或“土味”十足具有地方特色,或时尚潮流创意满满,亦或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独特的购物体验,也为商业街区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乡土”味地方特色引共鸣
“化得了龙虾馆”“好大肆咖啡”“小鞍徽家常菜”“寻肥记合肥菜”……这些朗朗上口带有地方方言及特色的招牌,让当地市民充满了亲切感,也让外地游客满怀着好奇。
“化得了”在合肥话中表达好极了、很厉害之意。在合肥园博园,充满创意的龙虾钳子加上醒目的“化得了”店名,吸引了不少顾客前往。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来自河南的游客,和朋友相约到合肥来玩,夏天正是三五好友吃龙虾喝啤酒的好时节,在合肥园博园闲逛时,就被“化得了龙虾馆”的招牌吸引,当地的朋友也告诉他“化得了”的意思,他也学习了这个方言。
“‘小鞍徽’听着名字就很安徽,看看菜单确实都是安徽菜。”黄山臭鳜鱼、淮南八公山豆腐、大别山干锅土猪肉、安徽经典老鸡汤……在合肥新开业的商业综合体包河万象汇里,一家运用“谐音”起名的餐厅成为了很多本地人邀请外地好友“尝鲜”的好去处。
除了方言和谐音,还有许多店铺招牌融入了当地的历史典故、历史名人等文化元素,如同庆楼旗下的鸿章小馆就是融入了晚清名臣、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李鸿章这一历史名人,其店内的招牌菜李鸿章大杂烩也是合肥的一道传统名菜,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辅料烹制而成,被评为“中国菜”之安徽十大经典名菜。
“潮流”味时尚创意很吸睛
招牌作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第一道桥梁,做一个有创意的招牌成为商家经营开店的“头等大事”,而在合肥有一条创意招牌很“卷”的马路——红星路。年轻人来到这里,不仅打卡各种各样的小店还会有络绎不绝的人与马路两边的招牌合影。
红星路处于合肥老城区,小巷弄堂闹中取静,不仅有充满年代感锈迹斑斑的铁门也有许多创意感十足的招牌店门,高颜值的店铺招牌、精致的侧招标志、妙趣横生的涂鸦墙让这条小路充满了韵味。
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店名招牌的设计也越来越注重时尚感。记者看到,在红星路上,橘黄色的店铺招牌上是两个充满创意的眼睛,十分吸睛,店铺门口还陈列着各式各样可爱的手作,这家“大桔大利”手作店虽然面积不大,但却吸引着很多顾客。同样十分有特色的“没有胶滤”拍立得馆门口也有许多人在拍照打卡,创意的店名下悬挂着一个放大版的拍立得相机,三个颜色鲜艳的带有表情的座椅引来许多行人在此拍照打卡。走进店铺内,满满一面墙的宝丽来相机和许多可爱的娃娃,两位情侣正在店内拍照。他们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走进店内就是被店铺门口的门头吸引的,走进来更是觉得兴趣满满。
“国风”味引领消费新风尚
随着国潮兴起,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将国潮元素融入店名招牌设计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出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这些招牌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城市商业街区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韵味。
“卜春”“对白留叶”“清泉”“听竹”“岱茶舍”……记者走访发现,在合肥,新中式茶馆纷纷兴起且招牌店名都富含诗情画意,除了店名具有特色,其招牌采用了传统书法字体和国画元素,让人感受到浓厚“国潮”元素。
同时,小桥流水的布景,徽派的建筑风格,甚至还有身着汉服演奏着古琴的美女与国风的招牌遥相呼应。通过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品牌店铺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内涵,还吸引了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去新中式茶馆茶歇,到国潮店铺买一件新中式服装成为了消费的新风尚。
不论是国潮味十足的新中式招牌还是时尚潮流的创意招牌亦或是满满“土味”特色招牌,都是展现城市独特魅力的“风景线”,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应加强创意招牌的监督和管理,让创意招牌成为商家吸引顾客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可以为城市“美颜”,成为城市的“景观文化”。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