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发的智能“遥控车”年内将展开样机测试(图)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6-26 17:23:17

入夏,合肥老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贺林,创业热情持续升温。在合肥市包河区科技产业专班的“牵线搭桥”下,最近,团队接连拿到市区两级种子基金,共计400万元。“这为我们下一阶段的研发和产品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持。”              走进合工大汽车智能与电动团队实验室,一群充满朝气的“90后”“00后”在工位上忙碌。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研发工序都在此完成。与学校一墙之隔的工大智谷孵化平台,也为贺林团队预留了139平方米办公空间。

实验室内,项目团队学生正在进行软件测试

“其实,早在2016年,我们就拿到了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全新纯电动专用车底盘平台产业化开发’。后来陆续与江汽集团、徐工集团开展产学研项目合作。”从同济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和日本上智大学博士后,到北汽福田新能源技术中心总工,再到机缘巧合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进入合工大。贺林回忆,一路走来,创业始终是心头割舍不下的梦想。

2023年12月,工大智谷正式启用,成为合肥市包河区贯通创新策源“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台。同一时期,老聃科技成立,成为首批“入孵”的企业之一。

“团队20多个人,致力于发挥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五电’核心技术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进入资本市场为目标,持续创新,竞速新赛道。”贺林表示,相较于更高智能等级的中型无人巴士、轿车和小型快递车、售卖车等,团队主攻“中间地带”,聚焦非机动车道行驶的中小型低速智能车。

团队自主研发的汽车底盘

“我们的产品涵盖线控底盘、汽车悬架等,车身长3-3.5米,重2吨,可搭载4-6人,时速30公里左右。”他介绍,驾驶方面提供两种模式,一是基于网络信号,手机远程遥控汽车行进;二是提前设置程序,点对点定向行驶。“应用上更为广泛。比如,满足园区景区租赁使用;替代三轮车,改善风吹雨淋的工作环境;升级电动轮椅等医养设备,让老龄化社会更具科技温情……”

在贺林团队的计划表上,“遥控车”年内将展开样机测试。“我们有信心,低速车也能跑出‘新高速’。”

6月15日,合肥市包河区重点产业链专班工作推进会召开,进一步明确,要加速项目孵化。坚持抓早抓小抓重点,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打造高质量孵化器和加速器,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中小型低速智能车设计模型

“下一步,我们也会继续积极向市种子基金、包河创投推介优质早期项目,承接好、服务好获种子期基金投资项目落地需求。同时,紧密联系已服务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关注它们的发展,对于即将进入小试、中试阶段的,提前介入做好服务,让更多科技成果‘种子’成长为包河的‘有根’企业。”该区科技产业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今年上半年,合肥市包河区科技产业专班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招商两大板块,积极对接高校及科研机构。目前,已转化落地科技成果14个,居全合肥市县区第一。

(通讯员 王嫣然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