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庆岳西县王畈村,茂林修竹、小桥流水,屋舍俨然、整洁有序,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派村美人和、安居乐业的乡村景象。王畈村为何如此美丽?村民们最有发言权:“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得立是真得力,村里大事小事都难不倒他。这些年在他的带领下,村子美了,百姓富了,生活也更有滋味了。”
敢抓敢管,创新网格党小组服务群众新机制
王得立现任王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成员带头落实民主集中制,制定村干“十不准”规范,建立村干部履职“负面清单”,明确划出不能碰的“红线”,并动员群众积极监督,使村干作风自觉转变;全面强化网格党小组理论学习,不断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调动村干积极性和能动性,着力于事不过夜、强化执行,全面提高落实能力,抓工作落实做到闻风而动、快如疾风,打造一支高效、务实、便民的两委班子。
网格党小组成为村党支部新的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充分引导和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解决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民生问题,通过相关会议部署、乡村夜校宣传、入户走访帮扶等形式确保网格内各类问题情况的及时解决和有效处理,实现村里事村里了,矛盾不出村。
王得立时时放心不下村里五保户、独居老人及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时刻关注着他们的衣食住行。“这几天开灯,总是一闪一闪的,我眼睛又不好使,都不知道怎么办,多亏王书记帮我检查了厨房的用电线路,更换了新的电灯泡,屋里亮堂了,太感谢了。”家住狮山组五保户七十多岁的王德金说道,“王书记把我当成亲人一样对待,我真的很感动,很幸福。”
敢破敢立,打造休闲观光全域美丽新乡村
过去村庄“脏、乱、差”,门前房后都是猪圈、厕所、柴棚,为了打造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王畈村按照“一护二拆三建四靓”的步骤,充分发挥党员代表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掀起“保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家园”的专项行动。
“护”就是保护好生态资源,落实“林长制”“河长制”“路长制”“田长制”,让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条路都有人管,有序推进治垃圾、治污水、治村容村貌、治陋习工作。
“拆”就是拆除全村的“脏、乱、差”,共拆除400余处农户的危房、猪圈、厕所、柴棚。
“建”就是建设美丽乡村,王畈村实施的人居环境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石拱桥、马路桥、网红吊桥连接两岸村居,8米宽的彩虹路见证了王畈村致富不忘睦邻友好的大格局。
近年来,该村先后修建了村级、到户路13.5千米,河堤3000米,拦河堰8条,景观水塘3个,农民文化广场2个,党群服务中心1个,旅游接待中心1个,观景亭3个,污水处理厂1座,改厕400余户;“靓”就是绿化亮化,围绕村庄护绿增绿,全村共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8000余棵,植草16000余平方米,发动群众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安装路灯180余盏。整治后的王畈村焕然一新,茂林修竹,小桥流水,屋舍俨然,整洁有序,宛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敢闯敢试,探索特色产业扶贫新路径
王得立通过“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引进悠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葡萄、瓜果产业,带动促进经济发展明显。截至目前,岳西县悠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葡萄120亩17个品种、黄桃40亩、水蜜桃20亩,养殖小龙虾50亩。村委会流转土地,再以返租、红利分成等方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每年可增收近10万元。同时,优先吸收周边群众就业,常年有20户群众在葡萄园务工,人均年增收15000元左右,基本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通过多方策划整改,领办书记项目,王得立将一个造成水污染、空气污染的养鸭场,打造成一个环境美、项目多、无污染的水上游乐园,目前天然水域水上游乐园一期已竣工并开始运营;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宣传吸引游客,把农户自家菜园变成可认领的“共享小菜园”,打造充满田园诗意的“向往的生活”;充分利用老学校的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将老村部提升改造为居家养老服务站,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