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录取正在进行中,填志愿怎么选专业,哪些是热门专业,哪些专业需求饱和?这份报告可以看一看。省教育厅近日发布《安徽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2023)》,截至 2023年4月,我省共有44所本科院校(40所本科院校,4所独立学院)设置355种本科专业,共计2483个本科专业点。我省普通高校本科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38.10%。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依旧较为严重。
■本科专业涵盖12个学科门类
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
截至2023年4月,全国共设有792种本科专业,全国高校共设5万余个专业点;我省共有44所本科院校(40所本科院校,4所独立学院)设置355种本科专业,共计2483个本科专业点。
截至2023年4月,我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覆盖了12个学科门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工学门类专业占比最高,达38.10%(2022 年为35.73%),其次为管理学门类、 理学门类、艺术学门类和文学门类,占比分别为15.26%、11.24%、10.87%和 8.90%(2022 年分别为 16.76%、7.89%、10.84%和9.12%),工学所占比例有所提升,工学和管理学门类占比优势明显,应用型专业占75%以上。
除了省属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等2所部属院校共设置了125种本科专业、149个本科专业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传播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理论与应用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行星科学、管理科学、工程物理、空间科学与技术等11种专业和合肥工业大学的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印度尼西亚语、精细化工、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种专业填补了我省本科高校专业布点空白。
■33种国控专业分布在38所院校
这些专业人才缺口大
国控专业是指国家控制布点专业,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此前曾介绍,一般来说,两类专业会被列入国控专业,一类是目前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很多,市场的需求量已经饱满,另一类就是涉及国家安全或生命健康等特殊行业的专业。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教育部曾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就对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范围进行了动态调整,将资源勘察工程、护理学、助产学调整为国控专业。特设专业则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省教育厅此次发布的报告显示,我省共有33种国控专业分布在38所院校的155个专业点,123种特设专业分布在44所院校的440个专业点。
热门专业、冷门专业一直在动态变化,但人才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2022年,我省出台《深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改革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全省高校增设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急需的本科专业点94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本专科专业点46个,全省高校与十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比例58%,专业与产业结构契合度显著增强。
省教育厅此次发布报告显示,我省目前处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发展前景广阔,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不少高校专业设置过多
部分高校设置90个以上专业
我省高校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了以工学专业为主,管理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但报告认为,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动态需求而言,安徽普通本科高校的专业结构依然存在若干问题。全省高校与十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比例58%,距离2025年全省高校与十大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比例达到 70%以上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一些高校学科专业点与十大新兴产业相关度不高。
报告指出,“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本科招生人数规模扩张较快,为适应快速扩大的办学规模,高校不断扩大现有招生专业规模,导致不少高校专业设置过多。报告显示,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3 所高校设置90个以上专业,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9所高校设置70-90个专业点,9所高校设置60-70个专业点,21所高校尚未达到我省相关规定要求的冠名大学的高校设置专业点总数不超过60个,其他本科高校不超过50个的要求。
另外,虽然高校设置了不少专业,但部分高校仍有10%的专业当年未招生。
■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依旧严重
人工智能一年新增布点24个
我省高校专业设置趋同现象依旧较为严重、专业特色不明显等现象突出,导致高校办学特色不够明确。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专业发展较为缓慢, 传统工科类专业偏多,无法适应产业快速发展,培养学生区分度不大,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截至2023年4月,我省布点数量较多的本科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9个;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38个;英语37个;财务管理36个;国际经济与贸易34个;市场营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各32个;电子信息工程3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0个;会计学29个;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7个;物联网工程26个,产品设计、汉语言文学各25个;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各24个;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网络工程各23个;自动化、动画、土木工程、网络与新媒体、法学各22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前教育、应用化学各21个。
报告还提出,高校存在学科专业增设、撤销盲目跟风等现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增设人工智能等专业扎堆,同时存在同一专业部分高校撤销、部分高校增设等现象。2023年,我省高校专业布点集中度不降反升,2023 年布点数量排名前20的专业共布点842个,比2022年前20名布点总数多26个,其中人工智能新增布点24个。服务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调整力度仍不够,如电子与信息大类中,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等相关专业占比近30%,与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专业布点少、招生规模小。
■加快高校专业调整和改造
需求不大、水平不高的学科专业限招、停招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省教育厅报告明确,我省高校将加快调整,学科专业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高校专业存量调整和传统专业改造。健全学科专业退出机制,对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实行限招、隔年招生、减招、停招等措施。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偏离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低、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予以退出。
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发挥传统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 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性调整,实现传统学科专业新发展。
我省将支持高校与有关行业协会、企业合作,积极布局一批实训实践基地。调整优化教材和课程,发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省内高校的相关学科优势,自主或联合开发新教材、新课程。支持省内高校与沪苏浙、京津冀等地头部高校的合作,积极引进成熟教材、课程。(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