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的“家”也很温暖,宣城“新风堂”变身安置点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7-02 22:02:45

入梅以来,宣城市旌德县连续出现强降雨,累计雨量大、降雨强度强、影响范围广,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和内涝等次生灾害。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旌德县结合各村实际科学设置安置点,庙首镇新水村就将安置点设置在了村里的“新风堂”。

新水村“新风堂”于2021年12月与村里的旌缘山庄合作共建,是村民家门口的集文化宣传、议事、宴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这里地势较高、食宿俱全,是非常适合的安置点首选。”庙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王金表示。


“在这住得挺好,也能吃口热乎的,晚上还给发蚊香。”安置点内转移群众杨阿姨说。新水村“新风堂”安置点已陆续安置73人,每天都安排镇实践站志愿者值班值守,早中晚会定时定点做好送餐派餐,保障每个人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在保障舒适食宿环境的同时,志愿者还会主动和安置群众聊天,缓解他们的焦急心态;为群众播放红色电影、组织茶话会等,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此外,该镇还组织医务人员、志愿者为群众开展健康巡诊,对轻微病症患者,现场给予治疗和用药指导,同时向群众普及洪水过后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


“我们对安置点内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格外关注,希望他们能吃得舒心、住得安心。”文明实践志愿者郁路南对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尤其记挂在心。除庙首镇新水村“新风堂”外,云乐镇张村村也将安置点设置在了“新风堂”,两座“新风堂”已陆续安置群众81人。旌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刘玉峰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发挥文明实践资源和力量,助力安全度汛。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