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援疆工作巡礼】教育为“疆”来,安徽黄梅戏唱进皮山校园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4-07-09 18:30:22

戏曲连皖疆,教育为“疆”来。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援疆既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长期建疆”的基础性工程。自安徽对口援疆工作开始以来,通过组织实施“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我省先后选派近900人次优秀中小学教师赴和田皮山支教,累计为新疆培养各类大中专人才近8000名,在建疆和兴疆中发挥重大作用。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么杆子么叶,开的什么花……”近日,记者来到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该校的老师玛依热·阿布力克木正在指导学生练习黄梅戏《对花》。“以前只是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好看的古装唱黄梅戏,没想到自己也亲身体验,还能把这种文化瑰宝教授给学生。”玛依热·阿布力克木告诉记者,新疆当地常见的是民族舞和现代舞,随着安徽的援疆老师到来,“感觉就像开启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户,黄梅戏、武术、陶艺、剪纸、葫芦丝……学校的兴趣班瞬间变多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最让玛依热·阿布力克木欣喜的是,通过安徽的援疆计划,她还得到机会到安徽进修,亲身感受原汁原味的黄梅戏。 

玛依热·阿布力克木指导学生练习黄梅戏《女驸马》

“由安徽援疆教师牵头成立各种兴趣社团已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据皮山县安徽实验学校的校长介绍,援疆老师们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截至目前,已成立艺术类、体育类、语言类、益智类等社团十余个,吸引数百名学生加入。今年春天,由援疆老师陈卫群捐赠并主持的“皖疆·陶艺工作室”正式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了。从认识陶泥、揉泥、盘泥条、卷泥片开始,到刻坯、刮画等陶艺装饰方法,最后到施釉烧制……在陈卫群的指导下,学生们用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给泥土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平时就喜欢陶艺制作,在安徽也有自己的工作室。”让人比较意外的是,陈卫群居然是一名体育老师,“开展陶艺社团,就是想让学生们体验一下制作陶艺的快乐,然后在体验中感受我国悠久的陶瓷文化,同时提高动手能力、提升审美素养。”

在开展常态化援疆支教的同时,我省根据受援地需要,及时对援疆教师的学科、职称和年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引入先进教学手段、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支教实效,并组织大学生开展实习支教,选派3批286名大学生赴和田地区31所中小学、15个教学点支教。“通过‘传帮带’等多种方式,为皮山县培养了822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等优秀教师。”据安徽援建指挥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还通过落实东西协作计划,推进南疆的职业教育帮扶。比如,遴选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学校对口皮山职高等学校进行帮扶,每年选派10名骨干教师到和田、皮山职业学校支教;接收140名骨干教师到安徽跟岗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全省有6所优质学校开设内地新疆中职班,招收2000多名受援地贫困家庭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优质职业教育。“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提升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坚持皮山县教育工作所需与安徽教育优势所能结合起来,持续加大智慧教育和数字校园建设资金投入,拓展升级‘智慧教育’皮山模式,使教育援疆不断提质增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