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贝瑞德:数字化进程进一步提速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7-25 09:02:46

天色渐暗。天鹅湖北侧,合肥市中心,大众巨大的“金标”之下,一座巨大的舞台刚被临时搭建起来,六七辆“ID.与众”被藏在这个舞台的背后。大众中国的掌门人贝瑞德即将在这里发布大众安徽在华推出的首款新车。此刻,舞台外的party已经渐入佳境,灯光耀眼、笙歌柳笛、名流云集。贝瑞德在一角做着最后的演练,那是一段饶舌的中文,他的助理把中文的音标打在一台惠普笔记本上,贝瑞德要把每个字都咬出中国味道。他身着黑色衬衣,表情轻松。一小时后,他就要步入舞台中央,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盛宴已经开席,这场盛宴绝对不可以错过。一旦错过,就会错过时代。

“贝哥”来华

2023年8月,贝瑞德来中国已经一年了,他特地在微博上发布了三条视频,谈到了自己的中国生活:

“北京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喜欢北京的古今交融,我特别喜欢那些老的hutong(胡同),可以一睹北京的历史。我记得上次去北海公园,游走在北海和周边的小街巷之间,品尝一下当地小吃,感觉so nice。北京还有很多像三里屯那样又酷又新潮的地方。”

在过去一年里,他在努力学习中文,在互联网上他自称“贝哥”,常常和中国网友亲切互动,被网友们称为最接地气的“外企CEO”之一。

一年以前,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在中国市场对管理架构进行了根本性调整。自2022年8月1日起,大众集团中国董事会成为在华跨品牌中枢决策组织。贝瑞德(RalfBrandstaetter)担任大众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中国业务。

除贝瑞德担任主席外,中国董事会还包括奥迪品牌、CARIAD和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的中国区CEO以及主要职能部门的代表。

贝瑞德同时还在集团董事会中保留有一席,据说这是大众集团董事会中首次出现中国市场专属董事席位。贝瑞德也被称为“大众中国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掌门人”。

“在大众集团庞大的组织架构中,他原本有机会接任大众集团CEO。”一名车企人士表示。

贝瑞德的职业生涯从没离开过大众汽车。1968年,贝瑞德出生于布伦瑞克,紧邻沃尔夫斯堡,两座城市甚至拥有一座联名机场——布伦瑞克沃尔夫斯堡机场。

贝瑞德还在学校时,就在当地的大众工厂受训,做最基础的装配工作。

他在25岁正式加入大众汽车集团。此后一直周转于大众集团及旗下各品牌采购业务部门。30岁负责底盘和动力总成部件的金属采购。35岁,被任命为新车项目经理;37岁,前往西班牙担任采购董事;40岁,成为西雅特负责采购的执委会成员;42至44岁负责大众集团不同板块的采购。

47岁,贝瑞德进入大众乘用车品牌管理董事会,50岁成为COO(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首席运营官),52岁成为CEO(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首席执行官)。

2022年1月1日起,贝瑞德位列大众集团董事会成员,紧接着就在中国度过了自己的54岁生日,他也随即正式执掌大众中国。

贝瑞德的使命感,源自于汽车业正在经历的一场巨大变革。

在拥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的四根巨型烟囱的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狼堡),一场更艰难的转型正在进行。

在此之前,狼堡这个占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的工厂已生产了超过2000万辆Golf。Golf被称为是最具革新精神的德国工程技术的典范。

但是,越来越多的电动车出现在狼堡的生产线上,正如在狼堡街道两边的越来越多的“ID.系列电动车”广告一样。

在这场转型之中,中国被大众高层视为关键。

而在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南北两地供应链接连遭遇巨大冲击。7月15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与其合资企业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共交付汽车超147万辆,同比下降20.5%。

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中国“狼堡”

贝瑞德是2022年8月1日离开德国的,但手提背包、身材瘦削高挑的德国人抵达北京朝阳区七圣中街12号院1号楼大众中国总部时,已经是8月15日了。

中间的两周,他是在合肥度过的。

贝瑞德不可能不知道合肥的重要性。他的几位前任在中国深耕多年,终于在合肥搭建出了一个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狼堡”的大框架。

大众汽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落子,分别在上海和长春布局“南北大众”;而布局电动汽车则大约在2010年左右。

2011年,倪凯铭(Karl-Thomas Neumann)就任大众汽车中国总裁半年后的首次亮相就和电动汽车有关。

他的继任者海兹曼在2017年主导大众汽车与江淮汽车合资。 江淮大众被看作大众在中国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主阵地。

2018年,江淮大众发布新能源品牌思皓,思皓E20X直至第二年9月才正式上市,但思皓并未进入大众序列。

2019年1月,海兹曼退休。原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Herbert Diess)与大众品牌乘用车中国CEO冯思瀚(Stephan Wöllenstein)接任大众中国CEO。

第二年,大众宣布购入江淮汽车母公司江汽控股50%的股份,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江淮大众”更名为“大众安徽”。

当年,大众集团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持股比例分别为40%和50%。这也是大众在中国第一次拿到“75%控股、100%管理运营权”、一个完全可以掌控的实体,一个大众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试验田,一个有可能驱动全球增长的支点。

大众安徽一下被提到了和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南北大众)平起平坐的位置。

贝瑞德当然知道大众安徽的战略意义,在公开发言中,他将合肥称之为“大众在德国以外最大的创新中枢”。

贝瑞德抵达合肥的第十天,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内官媒报道中。8月12日下午,安徽省主要领导在合肥会见了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一行。在这次会见中,贝瑞德表示大众集团将“继续深化与安徽合作,抓好议定事项落实,优化在皖投资布局,全面扩展价值链”。

这也是贝瑞德自8月1日履新以来,对中国合作伙伴所做出的第一次表态。

冯思翰在中国最后一次正式媒体访谈中提到自己生涯最重要的三个决策,其中两件事都和安徽有关(增持大众安徽、入股国轩高科)。

“如果非要向贝瑞德先生用一句话介绍中国市场的情况,那就是‘做好准备,(要)比此前任何时候都跑得更快’。”

身段柔软

贝瑞德面临着比前任更棘手的情形。

2022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比亚迪反超一汽大众,斩获2022年中国销冠。

与此同时,中国的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横空出世。汽车工业的“门外汉”用电动化、智能化两大杀手锏冲击了沉淀百年的造车流程。

新势力们将智能网联化和电动化紧紧绑在一起,消费者买车不止看动力性能,还要看整套软件系统是否足够智能,而软件恰恰是传统车企最大的软肋。

贝瑞德在中国的“合纵连横”就此展开。

贝瑞德履新中国两个月后,大众宣布了和地平线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者是效能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头部企业。大众将出资24亿欧元促成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

“交易预计在2023年上半年完成。”

2022年底,地平线创始人余凯到访沃尔夫斯堡,贝瑞德接待了他。余凯博士曾任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当年差点把深度学习大牛辛顿挖到百度。

到了2023年3月,身着休闲牛仔裤的贝瑞德和余凯甚至一起在北京的潮流街区拍摄关于咖啡机器人的Vlog;他身段柔软,更多地承担一个访问者的角色,一直抛出话题,展示出一个谦逊请教的姿态。

要知道,CARIAD和地平线的合资公司,CARIAD占大头。两个人身后的公司更不是同一个体量的。

2023年7月,大众宣布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收购4.99%股份。

何小鹏也在9月底造访沃尔夫斯堡。在社交媒体上,贝瑞德和何小鹏互动频频。

媒体常常把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称为“大-小合作”,甚至连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自己都这么说。但是贝瑞德在自己的微博中,却隐去“小”,称之为“大-鹏合作”。一字之差,体现了一种中国式的智慧。

但另一方面,贝瑞德长于规划,对时间尤其敏感。贝瑞德和何小鹏的交流,常常提到“提速”“交付”“KPI”,压力是肉眼可见的。

他的老板、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评价他对中国业务的统筹:“对每个品牌、每个细分市场都制定了清晰的规划和战略。”

大众在中国的另两桩投资,都和安徽有关。

大众先是宣布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新公司“100%TechCo”。这就是后来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100%的涵义是“百分之一百的本土化开发”。

贝瑞德称,100%TechCo最直接的价值就是“可以让研发周期缩短约30%”。

大众还宣布将投资231亿元落地合肥市的项目和相关产业;并在合肥生产两款与小鹏汽车共同开发的大众汽车品牌车型。

四项投资,超过500亿。

这也显示出大众在中国“破釜沉舟”的决心。

大众必须把中国市场新品的设计、技术研发环节,由德国狼堡总部搬到中国,把9000公里的距离和时差缩短,本土化才能适应中国的水土。本土公司拍板,效率自然提升不少。

犹豫就会败北

7月19日,大众安徽旗下首款车型——ID.与众正式上市。

7月22日,大众中国宣布:自2026年起,国产大众汽车品牌的纯电动车型(包括基于CMP和MEB平台开发的车型)将搭载全新的CEA电子电气架构——China Electronic Architecture。

“单车内控制单元数量将大幅减少30%,大众的数字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贝瑞德说。

CEA架构的成型,正来自于过去一年大众在华的布局——包括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CARIAD中国和小鹏汽车。

知情人士称:基于CEA架构,百名大众工程师已经入驻小鹏汽车总部,“接受面试和培养”。

这也是大众“在中国、为中国”的具体实践。

但贝瑞德同时认为:速度至关重要。

在中国创新领域普遍弥漫的那种“快鱼吃慢鱼”的大环境下,留给大众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2023年大众在华交付纯电动汽车19.18万辆,同比增长23.2%,占到集团全球纯电动销量25%。

但19.18万辆在中国市场整体增量面前微不足道:中国电动车市场去年猛增37%,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交付量高达890万辆。

大众汽车集团2023年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市场的汽车交付量为324万辆,仍保持了中国最大汽车品牌的宝座。但大众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比亚迪,猛烈追击下,双方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比亚迪的交付量达到302万辆,飙升61.9%。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太快了,头部车企一个月就能卖出20多万台,对于大众来说,没有多少时间慢慢迭代。”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说。

7月19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已是年内二度访华。2001年,奥博穆曾师承时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科学协会主席万钢,在同济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

在他为大众汽车制定“十点计划”进程中,中国市场的优先位置超过北美,成为了大众仅次于规划、产品的“第三位”战略目标。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速度”是奥博穆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奥博穆同时也兼任保时捷管理董事会主席。他在今年北京车展上曾经试驾过小米Su7,他在回应小米Su7撞脸保时捷时说:“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

不知不觉,贝瑞德来中国已经两年。他的前任们,冯思翰任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一共三年半时间;海兹曼任期长达六年;倪凯铭和范安德的任期分别为两年和四年。

但小米竟然只用了三年就造车成功,对于传统汽车的从业者来说,这是令人惊讶的。正是来自互联网世界的“门外汉”推着大象转身,加速通往新时代。

大众在华已逾40年。贝瑞德曾经谈到过《论语》中的“四十而不惑”:“年至40岁,人会变得更智慧,更通透,也能更灵活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在中国,适应是永远的命题。当改变命运的时刻降临,一旦犹豫就会败北。

今年5月,何小鹏参观了大众位于合肥的工厂。他很直接地对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说:

“2030年,市场上也许只剩下7家主流车企了。希望我们都能活下来。”

(元新闻记者 梁巍 实习生 王子涵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