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一首,金句频出,世人多知诗句,而不知诗名。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些千古名句,均出自《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李白所作。
宣州,即宣城。谢眺楼,即南齐时代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在郡城之北修建的“高斋”,唐时改称北楼、北望楼、谢眺楼等,与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北岳阳楼并称江南四大名楼。
甲辰年暮春,与友人赴宣城,赶至谢眺楼已下午四时余。初来乍到,不知具体方位,打车导航。从新城区到老城区,街道由宽阔渐行渐窄,路边的商店和行人愈发多起来。几个转弯,车在一处老街区停下,右手边一处牌楼。过牌楼,一处小丘呈现眼前。举目望,丘上有一楼。暮春时节,已有夏之韵味,繁花谢尽,树木葱郁,幽静中有些阴暗。西斜的阳光从林间碎碎洒下,在光影斑驳中拾级而上,左转到丘顶,楼赫然映入眼帘,却是楼背处。行至楼之东南角,见一广场豁然。右转,始见谢眺楼正门,两只石狮在台阶两旁驻守。至大门前,铁将军把门。俯首攀门窥向楼内,大厅内迎门摆放四块展板,是介绍江南四大名楼的海报。室内昏暗,看不到别的物件。无法登堂入室,只有环楼观望。楼之西北角,有一双层四角亭,曰怀谢亭。驻足亭中,看楼下行人你来我往,听客户商家讨价还价,小孩子蹬着滑板车,老年人见面打招呼,老旧的街区充满日常琐碎,散发着质朴的人情味儿。
较之濒临万里长江的黄鹤楼,下瞰浩渺洞庭的岳阳楼,傲立赣江之畔的滕王阁,谢眺楼是我最迟相见却无法登临的江南名楼。与其他三大名楼江湖地位显赫不同,谢眺楼更像是一位隐逸于烟火人间的世外高人,历经世事沧桑,在红尘万丈中卧听风声雨声,坐看云卷云舒。黄鹤楼崔颢题诗七律第一,岳阳楼散文一篇千古绝唱,滕王阁王勃骈文无出其右,三大名楼虽因一文成名,却无一楼以人而名,只有在诗仙心中比肩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谢眺,才有资格被后人冠以楼名。
暮霭渐起,飞鸟投林。周边人家灯火次第点亮,路边大排档陆续上客,静静的谢眺楼在喧闹人间显得落寞。无意久留的我忽而想到,难道真的楼如其人?仕途后半程追求“仕隐”的谢眺,彼时宣州的小谢,是不是也正如此刻的谢眺楼般,宁愿在山野之间为民谋利,在闲暇之余寄情山水,也不愿处庙堂之高而忧惧无常?时间的拂尘扫去历史的尘埃,名也罢,利也罢,只有文章千古,诗词永续。心中默念“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向一片灯火而去。
(饶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