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胡雁:做老兵们最贴心的“娘家人”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4-08-15 14:30:25

保家卫国的军人,退役后生活如何,遇到的难题怎样解决?在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如今常有老兵来咨询问题、唠唠家常。“这里是他们的家,我们都是一家人。”服务站负责人胡雁说,作为一名军属,她更能理解老兵的情怀和担当,更希望通过服务让他们退役后过上幸福的日子。作为合肥市最早一批退役军人服务站,在胡雁的带领下,这里已成为全省百家红色服务站、合肥市星级服务站。胡雁也用真挚热情的服务,赢得了老兵们的喜爱,成为“最亲的一家人”。

从零开始建起一个“家”

持续的高温,让胡雁担忧街道的退役军人过得咋样?高温以来,她和同事们常常奔波在慰问退役老兵的路上,汗湿透了衣服,又被火辣的阳光晒干,反复几次,衣服都有些板结了,但他们心里却很开心,“这大热的天,老兵们过得咋样,我们得看一下才放心。”胡雁说。

回想起芜湖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的五年,胡雁和同事们穿行在寒冬酷暑中,从无到有建起了这个服务站。更重要的是,把服务站建到老兵心坎上,真正成为他们的“娘家”。

对老兵,胡雁有天然的亲切感。她的爱人在省军区工作。2018年,她从肥西县教育局随调至芜湖路街道办事处。因其军嫂身份和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上级安排她负责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

2019年,服务站正式成立。“我们街道是合肥市比较早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可以说一切从零开始。”胡雁回忆,从筹备到办理手续再到正式成立,她和同事们也经历了艰难的“创业期”。在没有任何可参照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凭着对军人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凭着对老兵们的亲情,她和同事们一点点儿建起了服务站。

 “万事开头难,但我是军嫂,得把这个‘娘家’建好。”揭牌的那天,是胡雁和同事们最开心的日子。刚成立那一阵,她的包里装着各种说明和宣传材料,不仅让老兵,也让更多人知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设立的初衷,同时也将更多老兵感人的故事传播出去。

贴心“娘家人”获老兵喜爱

作为“娘家”,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是服务老兵的最前沿阵地,是老兵们感受到温暖关怀的重要一环。“我们服务的是老兵,核心的要让他们喜欢、爱来、信任。”胡雁认为。

怎样获得老兵们的认可?作为军属,胡雁说必须要站在老兵们的角度去思考,也要更多地走到他们身边去。

芜湖路街道有退役军人5000余人,而负责业务办理的只有胡雁一人,压力可想而知。5000余人,虽然业务类型有相似的地方,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又不同,诉求也又差别,对胡雁来说,不仅要熟悉业务,更要清晰了解老兵们的个体情况。为此,胡雁在日常工作中格外注重对有特殊情况、特殊诉求老兵的关注,将他们的情况记录下来,有空就琢磨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而每到退役军人返乡和相关业务集中开展的时候,她更是忙得不歇,电话响个不停。

在众多老兵中,街道退役军人马小文切实感受到了服务站“娘家”的温暖。

多年前,马小文在部队服役期间因公受伤,但当时没有及时办理评残手续。退役回地方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找到胡雁。在初核其情况复合物相关政策规定后,胡雁热心地帮马小文完善申报材料,并全程陪他前往顶点医院进行伤残坚定。最终,马小文被评定为伤残十级,顺利申领了900多元/月的伤残补助。他也亲自送锦旗到退役军人服务站,表达对胡雁的感谢。

倾心的付出,让胡雁得到了老兵们的认可和喜爱。但工作中,她也会面临很多的“难处”。

2022年,芜湖路街道集中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时,以为70岁病故军人遗属,因对流程的误解,认为街道在办理上“故意刁难”,在胡雁的办公室吵闹打砸。面对老人的不理解,胡雁耐心解释相关政策规定,并仔细梳理流程,积极协调向相关单位开办证明、取送文件。最终,老人的优待证顺利办理。送证上门时,老人拉着胡雁的手感谢她。“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老兵们和他们的家人服务,‘娘家人’就要有个样。”

用心用情的“热心肠”

在胡雁的带领下,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各项业务办理水平得到退役军人的一致认可,优待证办理速度和质量军位于包河区前列。

在担任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的同时,胡雁还兼任芜湖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被居民们称为“热心肠”。

和她住在一个大院的邻居们,有事都喜欢找她“唠唠”,而她总会给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纠纷、难事找她,大家放心。

芜湖路街道下去退役军人钱龙在北京出差期间突发脑干贯穿性出血,钱龙家属无工作且身体不好,女儿正在上小学,家庭十分困难,难以承担钱龙救治的医药费。得知后,胡雁主动电话联系钱龙家属了解情况,积极与上级协调,在政策范围内帮助申请困难救助6500元,解决了钱龙救治的燃眉之急。

日常工作中,胡雁也是服务站的老大姐、贴心人。新入职的同事找她倾诉工作压力大,她就讲起服务站成立过程中的难处和自己当时的压力,把自己当时的感受和经验一股脑分享出来,新入职的同事听了后有时候反而还劝慰她,成为服务站温馨的一幕。

“我们的工作要市场转换角色。”胡雁说,对老兵和家属,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为他们考虑,哪里有困难,哪里是堵点、难点,政策规定如何,办理流程怎样,要掰碎了跟他们解释到位,也要多体谅他们的难处,做好服务工作。对同事,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压力大,刚入职的不太适应,也会产生很多误会、误解甚至抵触情绪,这就需要疏导、排解。作为服务站的“老兵”,胡雁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五年的思考和总结,在为退役军人倾心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境界,提升工作技能和责任心,让服务站这个“娘家”真正得到老兵们的喜爱,助力他们的幸福生活。(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通讯员 李亚明)【图片由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