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洼蓄洪区,不时可看到一个个垒于平地之上的“土丘”,这是沿淮特有的居住形态——庄台。庄台,是淮河治水进程中诞生出的特殊防洪工程,为避免家园被肆虐的洪水淹没,沿淮群众靠着肩挑手提、车拉筐运,硬是筑起了一个个高高的台子。目前,阜南县有100多座庄台,在蓄洪期间成为守护当地群众的“安全岛”。
8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蒙洼蓄洪区的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通过一段上坡的柏油马路进入庄台,路旁农田绿意葱茏,庄台民居错落有致,干净整洁。利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敏介绍,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始建于1953年,1991年进行加高加固,占地面积13.2亩, 台高海拔30.55米。庄台原住群众124户426人。截至目前,已搬迁88户333人,剩余36户93人。
很难想象,如今干净整洁的庄台曾经是垃圾成堆,巷道泥泞。2018年以来,庄台经过整治“五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居民迁建和“四小园”建设。在曹集镇西田坡庄台,家家户户通了硬化路,庭前屋后布满绿植,水、电、路、桥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停车场、健身器械等设施也成为庄台“标配”。
不仅如此,西田坡庄台还依托蓄洪区独特景观和湿地风光吃上了“旅游饭”。在西田坡庄台,记者看到,新建了一个西田坡游客接待和农产品销售中心,店内销售一些本地的文创产品和农产品。“游客既可以现场购买,也可以网上下单。”阜南县曹集镇团委书记郭莹莹告诉记者,近年来,来庄台上观光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来看看风景,买点“土特产”过个周末也成不少周边游客的选择。
“我们利用村内的淮河大堤、滩涂湿地、庄台等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旅游,进行党建文化、淮岸原乡、康养休闲、智慧农业、农事研学等方面的开发。”李敏告诉记者,西田坡庄台仅村集体和群众共同入股成立的农家乐及50亩休闲垂钓中心,一年来就接待了10万多名游客。下一步,他们将以发展庄台旅游为抓手,整合全村7个庄台资源,计划分别打造红色党建、民生风情、休闲度假等不同风格的旅游业态,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