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8名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找到”亲人、成立老兵国旗护卫队守护国旗荣光、参加公益救援、帮助农户销售滞销农产品……在安徽宣城,退役军人刘礼泉是宣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公车平台队长,投身公益事业20余年他在公益的道路上走得坚定执着,关爱二十载,温暖一座城。
为烈士“寻亲”,为乡村振兴助力
2023年6月,刘礼泉接到为詹家有烈士寻找烈属的求助信息,他成立了“我为烈士寻亲”突击队,走访了上百户人家,拨打了上千个电话,终于在6月25日晚找到烈士亲属。从2023年至今,刘礼泉和他的“寻亲”团队辗转于宣城市7个县市区,50多个乡镇,收集整理烈士信息1000余条,成功帮助詹家有等5名宣城籍烈士、衣勇等3名牺牲在宣城的外省烈士“找到”亲人,点亮了烈士回家“团圆”的灯塔。刘礼泉说:“我要做烈士回家路上的‘提灯人’,点亮烈士家中的‘团圆灯’。”
2022年8月,在多方帮助下,刘礼泉组建的宣城市老兵国旗护卫队正式成立了,他们刻苦训练。队伍训练成熟后,老兵国旗护卫队围绕“知国旗、爱国旗、护国旗”,维护国旗尊严开展活动,目前已为宣城市的中小学培训了20多支国旗护卫队伍,受邀参加学校和重大节庆活动升旗仪式100余次、督促更换国旗1000余次、赠送国旗10000余面、服务对象20余万人。“我会一直用满腔热忱,守护国旗荣光。”刘礼泉坚定地表示。
刘礼泉通过整合资源,将志愿服务以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引领、专业化实施,联合宣城市多家医院、律师事务所、爱心企业等众多单位开展乡村振兴志愿行活动,做大、做强、做实志愿服务,累计科普宣传受益群众10万余人。他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为5000多名困难学生赠送书桌、台灯、书包等物资,结对帮扶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1000多名贫困学生,他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的“刘爸爸”。他所带领的志愿者团队帮助困难老兵、留守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等超过20000人,筹集帮扶物资超过1000万元。他像公益路上晶莹剔透的琉璃,让黯淡的脸庞明亮起来,让贫困的屋舍光鲜起来。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礼泉得知玉山扶贫基地有3吨香菇等农产品滞销,对接基地、采购产品、开渠带货,他一时成了朋友圈、抖音上的公益“网红”。经过努力,他带领志愿者团队累计助农销售蔬菜、家禽、蛋类价值500多万元,免费给市区3万余户家庭送货上门,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难题。现在,许多农户出现农产品滞销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刘礼泉,而他每次都会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0多小时
“你好,我的车胎突然爆胎了,我不会换车胎。”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的求助,让刘礼泉瞬间没了睡意。他立即驱车赶往市区昭亭北路,一辆浙江台州的汽车在这里抛了锚,正等待救援。半小时后,抛锚的汽车恢复了正常。车主感激地拿出200元现金,就要往刘礼泉的怀里塞。刘礼泉后退几步,连连摆手:“我们是公益救援,不会收一分钱!”这样免费救援的场景在刘礼泉的生活中时有发生。
2019年,刘礼泉策划发起了“路途卫士”快速公益免费救援服务项目,为各类汽车提供简单故障救援,为车主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节假日或深夜车辆遇险救援难题。无论何时,只要车主求助,刘礼泉和他的志愿团队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免费救援。
2019年8月,“利奇马”台风给宣城多地造成不同程度灾害。他紧急带领“路途卫士”志愿者深入受灾地区进行救援和帮扶,从洪水中成功救出18人,组织出动车辆300余辆,安全转移500余人,灾后又募集了5万多元物资帮助台风中的受灾群众。
退伍不褪色是刘礼泉的人生信条。20余年来,他已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0多小时。先后获得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安徽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城市岗位学习雷锋标兵、宣城市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
“荣誉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会矢志不渝地做一个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志愿者。”刘礼泉坚定地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