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市埇桥区,有这样一位法律援助工作者,她以温暖的笑容、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无数贫弱群体撑起了法治的蓝天。她就是宿州市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武姗姗,一位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殊荣的杰出代表。
十几年来,武姗姗在法律援助岗位上,用春风化雨般的真情温暖了受援人的心田,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认真履职,用大爱和真情践行着法律援助精神,用汗水和心血播种着希望,点亮群众心中的法治之光。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来,坐下来、慢慢说。”这两句话,几乎成了武姗姗工作的日常。她的工作是接待不同的来访群众,有的是遭遇交通事故的受害者,有的是权益受损的农民工,还有的是寻求法律保护的妇女儿童,送上温暖的笑容、暖心的话语,帮助他们解决一件件烦心事、闹心事是她的目标。
武姗姗深知,作为一名法律援助工作者,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她不仅自学了心理学,还不断深入研究各类法律法规,力求在案件处理中做到精准无误。“她身上有股子韧劲,也能吃苦!”这是领导和同事对武姗姗的一致评价。在她的带领下,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成功办理了大量复杂疑难案件,为受援人争取到了应有的权益。特别是在处理农民工讨薪案件时,她更是亲力亲为,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指派,确保农民工能够及时拿到血汗钱。
面对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欠缺、妇女维权工作室尚未组建的“空白”情况,武姗姗没有退缩。她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儿,创新工作思路,先后牵头在埇桥区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妇联执委工作室”“政协委员工作室”,并组建了“法律专业团队志愿者”队伍。通过倾听民生、了解民情,收集社情民意,她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工作,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她为意外遭受交通事故严重受伤的未成年人小葛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尽全力争取了30余万元的赔偿款并全部赔偿到位,获得了小葛一家赠送的锦旗;联合埇桥区妇联为向父母追索抚养费的未成年人陈某送去1000元慰问金,并送去了书包、笔记本、毛巾等生活用品;帮助刑事案件中被伤害的未成年女童朱某申请司法救济金7000元,组织工作室的志愿者为该名女童捐献衣物及生活用品,让未成年人感受到政府关怀和法治“温度”。
武姗姗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她先后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宿州市政法英模”等荣誉称号。然而,面对这些荣誉,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她表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法治之光的温暖和正义,这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未来,武姗姗将继续沿着法律援助这条道路坚定地走下去,用法律为贫弱者撑起一片蓝天,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法治之光的正义与温暖。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实习生 顾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