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教育部公示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榜上有名。
发轫于1949年,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深耕矿山煤海七十五载,素有煤矿瓦斯治理人才摇篮之美誉。70多年来,学院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和工程技术精英。
“立地”又“顶天”
培养大批专家学者、技术精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叶建设、神舟飞船特种制冷系统主持研制人刘占杰……他们都是安理大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毕业生。
经过70多年的积淀,安理大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孕育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和工程技术精英,奋战在大型能源基地、超级基建工程一线,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6位。这些优秀人才既深耕矿山煤海又探索星辰大海,既专注传统能源又开发未来能源,既革新传统生产力又支撑新质生产力,既“立地”又“顶天”,安理大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也被誉为煤矿瓦斯治理人才培养摇篮。
近5年来,安全学院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考研升学率连续三年超50%,学生在“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30多项,30余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省级以上奖项。
今年6月,22岁的廖政辉在安徽省立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外省一位患者的生命。廖政辉是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也是安徽理工大学第27例、安全学院第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薪火相传,卓越奉献,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以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启迪一代代青年学子成长成才。近年来,学院还有2人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获评“安徽好人”,5人获评安徽省“‘十佳’ ‘百优’大学生”。
实现零的突破
拥有安徽省属高校唯一A类学科
打开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师团队名单,熠熠星光,名师辈出。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煤与瓦斯共采理论主要奠基人袁亮院士等为榜样,安全学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团队,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1人,省级教学名师及教坛新秀10人。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安徽省属高校率先突破A类学科。该学科2008年入选安徽省A类(重中之重)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安徽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项目,2019年入选安徽省唯一特别支持高峰学科,2020年入选“十四五”安徽省属高校两个I类高峰学科之一。
勇攀高峰
提升科技创新成色
传承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四个面向”,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近年来,学院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和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率先攻关国家千米以下煤炭资源安全开采难题;主持“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试验仪”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引领世界深地工程岩体致灾动力学理论和科技前沿发展,总经费超1亿元。学院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及一等奖26项、孙越崎青年科技奖1项,荣获中国科协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打造行业高端智库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学校作为牵头发起单位,连续举办了七届煤炭安全精准协同创新组织年会,成为煤炭行业标志性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主持国家规划编制1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5项,提交重大决策咨询报告及建议30余项,承担中国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研究项目10余项;多年来,学院先后培训安全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16000余人次。(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实习生 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