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月5日随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市县人大行”集中采访调研活动在铜陵市了解到,该市在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地方立法汇民声、察民情、聚民智的同时,还联合高校共同打造立法“智库”,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方立法辅助人工作办法,选聘高校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员兼职辅助地方立法,探索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路径”。
“开门立法”听民意
铜陵市铜官区天井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也是该市的基层立法联系点。
退休前在铜官区人民法院工作的李勇智,如今是一名立法信息员。李勇智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日益普遍,但小区安装的充电桩却有故障频发、充电收费标准不一等问题。为此,他建议政府应该出台指导性意见。“通过向立法联系点反映后,如今这条建议已经被转交至铜陵市住建局处理。”他说。
天井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建成4年多,目前驻站代表共36名。基层立法联系点,扎根社区,结合实际,广泛征求社区群众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见和建议,在推动立法联系点建设过程中,充分表达社区民意,助力立法科学性。今年4月,铜陵市人大对《铜陵市实施〈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办法(修改初稿)》进行意见征询,天井湖社区立法信息员提出10条意见,7条被采纳。
据了解,自2017年首批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铜陵市人大常委会把建设好立法联系点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规范化建设。目前,全市设立了枞阳县雨坛镇、铜官区天井湖社区、义安区五松镇惠泉社区、郊区周潭镇法律服务所、铜陵学院法学院、铜陵市律师协会、安徽华律律师事务所等7家基层立法联系点。
携手打造立法“智库”
2022年7月,铜陵学院法学院基层立法联系点,被铜陵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铜陵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以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优势,携手打造立法“智库”,强化服务地方立法工作理论支撑,开创服务地方立法工作新局面。
凸显地方立法特色,由铜陵学院法学院提出建议,铜陵市人大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工作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于去年9月通过了《铜陵市地方立法辅助人工作办法》。
“这一办法在铜陵市推广执行,且在我们学院的基地设立了立法专家辅助人工作站。”铜陵学院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结才说。
据介绍,立法辅助人由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在铜陵学院法学院、铜陵市律师协会等组织机构中选聘,具有一定立法理论研究水平和立法实践能力,为铜陵市开展地方立法各项工作进行辅助服务的人员。
立法辅助人除了参与地方立法的调研起草、审前评估、执法检查、合规审查以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等工作外,重点为人大代表参与立法提供点对点服务,通过与人大代表一对一联系,及时搜集、汇总和上报人大代表有关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协助人大代表撰写立法议案、进行立法审议等活动。
同时,通过建构立法辅助人与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常态化联系机制等方式,及时搜集、汇总和上报相关组织机构有关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上述组织机构关于立法草案和地方性法规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及时进行解读解答。(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