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8个家族“组团” !安徽省图书馆接受最大一批家谱捐赠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9-13 17:03:10

9月13日,安徽省图书馆接收到该馆近年来所获得的最大一批家谱捐赠。以安徽为主,来自全国各地的28个家族“组团”捐赠家谱,其中不乏淮军将领张树声家谱等名人家谱,总量超500册。

QQ截图20240913155702.jpg

家谱走进图书馆,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当天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28个家族,依次向安徽省图书馆捐赠家谱。安徽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林旭东,代表该馆向捐赠家族颁发了捐赠证书。

鲜为人知的是,图书馆对家谱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具有专业的文献保存技术、规范和条件,可以更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家谱最美好的归宿。”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房江传介绍说,家谱通过图书馆走向社会,发挥出更高的价值。

他表示,图书馆作为公共阅读平台,具有传播优势,可以让更多人共同感受那份独特的血脉相连与文化传承。其次,在助力家族寻根方面,图书馆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家族信息整合在一起,填补信息空白。而在助力学术研究方面,家谱丰富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口学、地理学等具有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

据了解,目前全国馆藏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家谱已有约十万种,其中上海图书馆藏4万种,是家谱馆藏量最大的机构。而安徽省图书馆现藏家谱近1300部一万余册,谱籍以安徽为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新修家谱986部8389册。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图书馆馆藏家谱中,《汪氏渊源录》乃元泰定年间所修,明正德13年刻本,全国仅存两套,十分珍贵;安徽休宁《商山吴氏家谱》,为海内孤本,所抄字迹工整秀丽,艺文中记载有大量诗文,是研究当地风土人情的重要史料。

同时,在馆藏中也不乏名人名谱,如包拯家谱《合肥包氏支谱》,李鸿章家族《合肥李氏宗谱》、龚氏所修《合肥龚氏宗谱》等。近年来,各地陆续捐赠新修族谱数以百计,使得该馆馆藏谱牒资源日趋体系化、特色化。

QQ截图20240913155652.jpg

新修家谱,与时俱进

此次集中捐赠的家谱,图文并茂,史料翔实,脉络清晰,其中不乏淮军将领张树声等名人家谱,其中内容除家族成员的生卒葬娶外,还保留大量地方文化、社会风貌、人物掌故、碑刻墓葬、诗词文章等原始资料,反映了家族与社会的历史变迁,对于安徽地域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家谱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曾参与指导编纂家谱500余部的房江传表示,家谱研究涉及到历史学、文学、人口学、教育学等十多个学科领域,属于珍贵的档案和民间史料资源。

“新修家谱也应当与时俱进。”皖桐寿坟敦厚堂汤氏续谱工作委员会会长、庐州经济文化促进会会长汤中应说,此次捐赠给安徽省图书馆的八修《汤氏宗谱》作了不少创新,其中,在修谱的过程中,男性女性都入谱,再婚再嫁只要姓氏不改一样入谱;家族优秀人物、英雄模范所获得的表彰和奖励,与党和国家、社会团体保持一致,家族不能做更多的表彰;家族的名人册,副高以上职称的,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全部入册。

2021年年初,安徽省图书馆首次发布家谱全文影像数据库,首批馆藏家谱专题数字资源上线,供读者通过电子渠道更便捷地查阅。

“建立家谱数据库,利用大数据,让当下编纂的家谱,动态更新,常态化编谱;同时,在世家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建立世家数据库。”房江传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