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安徽省医保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动医疗保障更加可感可及。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合计6214.3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1116万人(含灵活就业人员参保127.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098.3万人。
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我省先后整合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统一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医保药品目录,实现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将门诊慢性病病种扩大到83种(含26种罕见病),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指导商业保险机构推出全省统一的“安徽惠民保”,形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截至2024年6月底,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合计6214.3万人,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1116万人(含灵活就业人员参保127.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098.3万人。
打破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坚冰”
持续深化医药集中采购。我省把治理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作为“突破口”,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临床检验试剂、大型医用设备的集中带量采购,探索挂网药品价格治理,减轻群众用药用械负担,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据统计,按照“上下联动、分层集采”的模式,我省已有15批612种药品、22批41839种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惠民,按落地首年测算,累计节约采购资金107.9亿元。
针对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问题,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骨科脊柱类、眼科人工晶体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创新“以量划杠、带量集采、组套谈判、分步降价”集采法,打破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坚冰”,成为国家医保局首次向中央深改委推荐的地方医保改革案例,得到中央深改办的肯定。
促进优质医药服务供给。安徽及时执行国家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将528个国家谈判药品和竞价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让参保患者买得到、可报销。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也逐步扩大,目前全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达5007个,并陆续将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植入式给药装置、牙脱敏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此外,统筹推进支付方式改革。我省全面开展区域总额预算下的按病组或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并针对不同疾病特点,推行精神类疾病按床日付费、基层医疗机构日间病床试点、门诊慢性病按人头包干付费、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等,有效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控费、降本增效。
据统计,2023年全省按病组/按病种分值(DRG/DIP)付费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7.5天,同比下降6.2%;住院次均费用6440元,同比下降8.6%;患者次均个人负担费用1898元,同比下降6.8%;全省医疗机构体现技术能力的CMI值为1.05,较上年提升1.2%;三、四级手术例数137.6万例,较上年提升5.4%。
累计追回医保基金43亿元
“医保基金不是唐僧肉,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必须守好用好。”省医保局局长金维加介绍,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基金监管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省纪委监委支持下,医保、公安、卫健通力协作,建立行纪衔接、行刑衔接等“一案多查、联合惩处”机制。
自省医保局组建以来,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共检查定点医药机构12万余次,处理定点医药机构5.3万家次,累计追回医保基金43亿元,移送司法机构236起,移送纪检监察机关96起。我省医保基金监管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位于全国第一方阵。
80项医保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近年来,我省着力规范基层医保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有大厅、乡有窗口、村有柜台、组有网格员”的四级基层医保管理服务网络,创建省级医保服务示范点174个。
2021年12月,安徽医保信息平台全面上线运行,我省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一个全域上线的省份,80项医保服务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就医备案“掌上随办”,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高频事项“跨省联办”。为聚焦解决医保领域报销难问题,出台门诊慢特病待遇认定“网上办”等三批21项便民惠民新举措。
群众只要用手机出示医保码,就能实现信息建档、预约挂号、签到就诊、检查检验、药房取药、报告查询、医保报销等就医服务“一码通”。截至8月底,全省有341家二级以上定点医院支持医保码全流程应用,当月医保码使用1307万笔,结算率60.23%,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积极推行免卡报销“刷脸办”、就医报销“掌上办”,目前全省累计部署医保综合业务服务终端1.1万台,日均刷脸结算13.8万笔;群众不用到窗口就能通过手机操作办理,全省已有457家医院上线医保移动支付应用。此外,还打通医保系统与支付机构系统身份认证体系的通道,仅出示一次医保码即可同时完成医保报销及个人费用支付。
省医保系统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让更多医保服务事项“掌上办”“网上办”“快速办”。目前,全省所有统筹区都正式上线“医保零星报销OCR辅助功能模块”,自动化识别手工报销材料,降低人工审核风险,已累计报销零星办件5.6万件,单笔费用报销效率提高近三分之一,缓解患者医疗费用垫付压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