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加胜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坚守着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信念:“用一颗真心去对待每一名孩子”。这份初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温暖了无数孩子的心田。他是一名勤勤恳恳的马鞍山市和县濮集初中的退休教师,同时也是“五老”志愿者和濮集留守儿童之家的创办人。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扎根在农村教学第一线,用他的情怀绘就了一个爱的“同心圆”。
王加胜老师像往常一样站在留守儿童活动站的讲台上,为孩子们朗读黑板上的范文,讲解知识点,这个为留守儿童设置的讲堂,王加胜一站就是近十年。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王老师看到很多的留守儿童在节假日混迹于街头巷尾无所事事时,忧在心头。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呢?”王加胜说,十年前,当地有留守儿童发生溺水事故,还有的孩子在花样年华触犯了法律,让他痛心疾首。“在叶连平老师的影响下,我下决心创办了留守儿童活动站,去帮助、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
2015年,王加胜将自家经营了二十年、年收入七八万元的八间炕坊先后停了下来,在自筹资金、略加改造后,创建了一所校外留守儿童活动站,使乡村的留守娃有了一处课外活动场所。
王加胜带学生们参加活动(图片来源:马鞍山市文明办)
在留守儿童活动站成立之初,所有的费用支出都是王加胜从自己的工资中省吃俭用挤出来的。没有桌椅,他就亲自找来货车,到生产厂家去拉;没有教学设备,他就自掏腰包购买。为了支持儿子的工作,老母亲也慷慨解囊,拿出了5000元私房钱,用于活动站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
同时,作为“五老”队伍的一员,王老师既不退教,也不退志。他更加深入研究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甘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情感上的贴心人,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道路上的守护人。
此外,王加胜还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假期为孩子们补缺补差,开展丰富的活动,自费带孩子们去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南京科技馆、合肥名人馆、和县台创园等科普实践基地,以及渡江纪念馆、西梁山和雨花台烈士陵园、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孩子们拓宽知识面,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还多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寓教于乐。
近十年来,王加胜接纳了近千名留守儿童、困境少儿,却从未收过一分钱,他还先后资助了11名单亲或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在留守儿童活动站学习的孩子,考上省示范高中193名、本科49名、研究生5名。每年都有孩子获评市县“三好学生”“美德少年”。
近年来,王加胜多次被评为省、市等“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19年,王加胜被表彰为安徽省“最美家庭”、2020年被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同时,王加胜还先后荣获安徽省“十佳五老先进个人”、安徽省“文化教育先进个人”、“马鞍山好人”、马鞍山市“优秀志愿者”、马鞍山市“师德标兵”、“马鞍山市最美职工”等荣誉称号。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